別人因論文退選 他靠50萬字論文吸引志工助選

文字-A A +A

 

文/宋瑞文

「(王醒之)的論文看了會哭。」基隆無黨籍立委候選人王醒之的志工A小姐說道。這兩年政壇論文抄襲風波不斷,有人因為論文抄襲退選,而王醒之有好幾位志工卻是受他的論文吸引而來。

*圖說:王醒之透過「換工」,讓老人交換專長,找回生活價值。(來源:Nownews)

 

政治失能促參選

現年51歲的王醒之,大學期間即投入社會運動,2018年以無黨籍當選基隆市議員。2022年,為專心投入基隆外木山反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填海造陸工程,交棒給同團隊的研究員陳冠羽競選成功。

反四接填海造陸運動,先後獲得市民萬人連署、基隆港務七大公會出面反對等在地支持,與全台50個團體串聯聲援,然而,從未出席環評的基隆藍綠立委候選人仍消極應對。

政治失能,促使王醒之參選立委,隨即吸引數十位市民報名志工,其中幾位異口同聲地說:「他的論文很好看,看了會哭。」

王醒之的論文題目是「回歸政治—解放政治心理學的實踐」。對一般人而言,可能有點抽象,但內容卻描繪了許多,熱衷政治的底層人物身影。

「只比我大兩、三歲的H,選擇用酒精慢性自殺,四、五年前留下了妻小。他總是在造勢場合自動招呼人員進出,就像婚宴中招待的熱情親友。我發現他相當滿意於自己的演出,這也是他最最最接近權力的時候。

…彷彿他投下的每一張選票都是熱的,可以用以改變社會、以及自己的處境。....我經常面對他這種顯而易見的期待;但最難以面對的其實是包藏在期待中的卑微。票票等值的『選舉式民主』似乎可以翻轉,並勾引著H的卑微,勾動著全台灣底層的人民。

*圖說:媒體報導王醒之與父親王拓,因政治理念不同交鋒。

 

道不同父子也不苟同

從論文中可以看到,王醒之認真地注視選舉中的小人物,也裸露出他自己的政治血緣與「反骨」。他是台灣文學家暨基隆前民進黨立委王拓的兒子,在投入社運的過程中,父子不同的政治立場,是媒體的焦點,也是親情中的衝突。

2007年,王醒之發表〈致父親王拓的公開信 〉,其中寫道:「我私下問你該不該為游錫堃為了選總統而發表的極端言論負責?你當時避而不談;事後,你公開在報上表示了後悔。但是接下來呢?別停留在『放話』。...別當黨的遮羞布。」事後,王拓在媒體上回應:「民進黨不能吸引像王醒之這樣的年輕人,或許也到了應該反省的時候。」

*圖說:和王醒之一起投入原民社區工作的夥伴拔耐茹妮老王,以圖片說明原民工傷問題。(來源:拔耐)

 

學以致用的政治工作

作為學術論文,王醒之當然不只是敘述一般人和自己的政治歷程。在具體的人民生活情境裡,他穿插各種知識與分析論述,試圖釐清各自的困境與困惑。2005年,他與夥伴投入基隆原民社區孩童的課後輔導工作。

「...部分老師或同學以『拉拉隊』戲稱原民子女,總是『拉』低班上總體平均成績。然而,部分原因是學校指定的作業常常需要有電腦等,涉及各自家庭的生活困境...

我們的混齡課後輔導,嘗試發展出大朋友教小朋友的協作模式,集體擺脫污名。同時挑戰著資本主義「有本錢才能教養小孩」的邏輯(如安親班、才藝班),挑戰著教育高度商品化後的社會排除。

*圖說:王醒之任職議員期間,給市民的問政報告紙本,圖文並茂共34頁。

50萬字之後

王醒之在2014年寫完這本50萬字的論文博士畢業之後,閱讀資料製作報告仍然是他生活的常態。

不管是為了基隆公車虧損閱讀中華大學公車營運處報告書,或為四接工程5000多頁的環評資料等等。紮實的論述能力與問政風格,成為他帶動市民投入公共事務的引擎之一。任職議員期間為市民製作的問政報告(上圖),也成為市民評比議員表現的參考標準。

*相關資訊:王醒之選立委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wanghsingchi

王醒之官方LINE帳號

https://line.me/R/ti/p/@891jkhdi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5.29

hon

加入時間: 2007.05.29
258則報導
3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別人因論文退選 他靠50萬字論文吸引志工助選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13篇報導,共12,90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13篇報導

12,90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