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牛耕時代的尾聲
照片
(陳乃莉拍攝)
居住東石港口宮附近的張義雄今年已經八十一歲,下田耕作仍是日常習慣,目前養著一頭「雄壯」沒有閹割過的公牛,自父親時代以飼養「牛哥」為業,在他的觀念裡,「處男」公牛就是耕田力氣的保證,母牛生小牛後拖泥帶水反而不適合耕田。
照片
時代的演變無可避免牛耕頂多成為田間作業的最後一道「工序」,以機器整地後,再用牛旱地拉溝、水田整平,即使如此,他仍期待有意願牛耕者接手讓牛繼續牠的耕作生活,捨不得簡單打個電話,「牛窖」就是牛隻的最後去處。
照片
偶然的機會,萬丹牛車伯仔林啟明到東石來場牛友相見歡,分享自小養牛耕田的經驗,結尾總不免喟嘆牛雖然還能耕田,但是人到一個年紀確定是愈來愈跟不上牛的腳步了。
延伸閱讀:
台灣耕牛文化協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