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位於中亞,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冷戰時期由於身處鐵幕,整體發展路徑受制於蘇聯。蘇聯解體後,各種既存的發展問題逐漸浮上檯面。教育是最受關注的面向之一,吉爾吉斯教育體系承襲蘇聯時期,與俄國教育制度近似,近年面臨許多困境和挑戰。整體來說,該國的若干教育問題包括:師資不足、教育資源不足、教學品質參差不齊等等。
該國教師的薪資待遇不佳,使得願意投入教職的人數不足;「生多師少」的情形也迫使教育體系鬆綁教師資格,讓部分不具合格資歷或未經妥善師資培訓的教師進入教育現場,導致教學品質參差不齊。除此之外,由於財政預算配置、經濟蕭條等原因,許多學校的館舍和設備仍停留在上個世代,教育環境尚未現代化,教學資源(例如教具、教科書等等)也都相當缺乏。
當局已經意識到問題存在,也深知教育關乎人才培育,與國家發展密切相關,故積極嘗試改進教育體系,然而現階段成效仍相當有限。我們分別針對家長和學生進行訪談,試圖從在地角度描繪一幅教育議題的圖譜。
【家長怎麼看】
家長A:
「我正面臨選擇就讀學校的兩難。地區的公立學校離家比較近,但也擔心教育品質較差;相較之下私立學校的品質可能較為穩定,但學費非常昂貴。我正在尋找更經濟實惠的選擇,既能為我的孩子提供優質教育,經濟上又可以負擔。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學校資源有限,教學品質參差不齊,使我不得不考慮各種選擇,試圖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我們需要更多優秀教師和現代化的學習環境。」
家長B:
「我對孩子的未來感到擔心,這裡的教育制度自蘇聯解體以來並沒有改變,它應該跟古老理論一樣被推翻。世界的技術在變革,但我們的教育體系仍停留在舊時代...所以,說實話,我對這個教育制度沒有太大期望,學校的課程缺乏實用性,過時而且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我希望學校能提供更多具備實踐意義與跟得上時代的學習內容。」
家長C:
「對於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學校老師似乎只有在需要錢或者需要談論孩子的不良態度與行為時才會聯繫。我認為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學校應該提供日常安排、校園活動、營養和健康狀況等各類資訊,家長應該要能自由地討論問題,並獲得有關孩子進展的回饋。學校應該把家長納入活動中,並利用現代通訊軟體共享訊息。我期待學校與家長能有良好的溝通機會,除了幫助於孩子成長,也營造更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怎麼說】
學生A:
「我讀的學校沒有足夠課本和學習資源可以使用,自行購買也會造成家裡的負擔。因為缺乏閱讀機會,我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自在地探索知識和擴展想像力;我也有很多同學因為家中無力負擔制服費用,無法到學校上學。」
學生B:
「學校老師的素質落差相當大!有些老師情緒不太穩定,經常謾罵學生。我希望老師能夠冷靜並尊重學生…如果我回答不正確,不要責罵我,我想要一個安全、友善而且具備挑戰性的學習環境,讓我安心發掘才能並培養創造力。」
學生C:
「目前學校是分為上午班以及下午班。因為父母必須工作的關係,我下課後回到家中,通常只能協助做家務。做完家務後父母也會希望我照顧弟弟妹妹,沒有什麼時間可以玩樂。」
【家扶的因應】
看見當地的教育問題和挑戰,家扶基金會透過多元途徑提供協助和支持,推出一系列教育協助方案,包含:
一、學用品補助:
提供制服、文具、書籍等各類學用品,降低扶助兒童的入學障礙與門檻。
二、書香閱讀:
除了於中心設置圖書室,今年度也開始在鄉村學校推動行動圖書館,提供更多書籍並進行推廣活動,激發學童的閱讀興趣。
三、社會資源網絡:
協助提升教學環境,挹注教科書、教具和電子設備等資源,改善校園整體環境,滿足教學現場的實際需求。
四、才藝隊、課輔班、衝刺班:
由於學校僅上課半天,教學進度有限,為了讓扶助兒童有更多學習刺激,今年度持續辦理各類課程,包含舞蹈、英語、資訊科技,讓學生有多元學習機會;課輔班著重在課後陪伴和學業輔導,提升在校成績;衝刺班則以屆臨大考的學生為主,攻克入學考試以獲得大專院校的入學資格。
五、少年展力、青年志工:
我們同時也舉辦實踐性的學習活動,例如志工服務、學生交流和各類參訪,幫助學生實際應用所學,培養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透過這一系列教育支持,我們希望能夠從點到面改善教育環境和教學品質,提供當地孩童學習機會和更現代化的學習環境,期盼能夠幫助吉爾吉斯學生接受一定品質的教育,假以時日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