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一:高溫下涅槃重生 病後人生新篇章
OS
高溫之下,熊熊烈火,這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柴燒陶壺,你能想像這些都是出自他的巧手嗎? 陳敬輝出身於美工科,從國畫、西畫到陶瓷、染布等藝術創作,樣樣都要熟悉。不過畢業後的他,選擇跳離藝術轉向經營婚紗公司,長期的經營壓力,也讓他的健康狀況亮紅燈,為了身體著想,他決心踏入陶壺創作,運用自己的美術天賦,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BITE(陶藝家 陳敬輝)
就是心情比較輕鬆,差別在這邊。整個生活的腳步會變得比較正常,那也比較慢,所以說在整個調適方面,身體的調適方面就有很大的改變。
標二:工序繁瑣煉耐心 火吻過的藝術品
OS
製作柴燒壺的過程相當繁瑣,從陶土的選擇、練土、拉坏、晾乾、修坯到塑形,這些都是耐心和細心的挑戰賽,每一個小細節都有可能影響成品的風格。經過排窯後,柴燒過程也相當耗時耗力,最基本也要不間斷的燒四天三夜,才可能冷卻、出窯。
BITE(陶藝家 麥智通)
柴燒它產生很多種自然落灰的一種效果,那一般我們比如說電燒或瓦斯燒本身就是顏色比較單一,那我們用柴火燒,它顏色變化就會很多。
OS
被火吻過的痕跡落在陶瓷上形成獨家印記,窯裡空氣的流動走過每一個壺身,燒窯的灰燼形成灰釉,創造出一個個獨一無二的作品。
標三:陶壺變化有限 精進自己求新求變
BITE(陶藝家 陳敬輝)
它有固定的形式,它有一個規矩在,就是要壺嘴、壺把、壺鈕、蓋子,這是固定的形象,所以說它變化的話是有限的,所以說在這個有限的情況下,你要去求變化的話,這是最會有挑戰性的。
OS
陶壺的創作因為變化有限,因此自然仿生的創作儼然成為陶壺藝術的新面貌,走出戶外找尋靈感,眼睛就像是陳敬輝的照相機,透過觀察到的一切,利用雙手製作出栩栩如生的仿生陶壺。
BITE(陶藝家 陳敬輝)
我目前就是以三彎的壺嘴做一個挑戰,它的土會擠壓,擠壓的情況下它的孔會變小,變小的情況下,你整個出水就不順了,所以說在這一個區塊,你就要很小心的去處理它。
標四:獨一無二的珍寶 柴燒工藝永流傳
OS
除了技術面的挑戰外,柴燒的燒製過程也常因為環境、溫度及人為因素,影響最後的成品好壞。
BITE(柴燒陶壺業者 陳孟伯)
其實有百分之差不多六七十燒出來是壞掉的,它會裂開、歪掉、起泡,很多很多種狀況。
OS
雖然燒製過程相當繁瑣,但是現今也愈來愈多人投入柴燒創作。而柴燒壺不只色彩多變,透過柴燒壺喝茶更能烘托出茶葉的自然風味。
BITE(陶藝家 陳敬輝)
它的那個毛細孔比較大,它又有一些礦物質在,所以說它會影響一些茶的吸收。也是因為自己有愛喝茶,愛喝茶的情況下的話,去做自己做的茶壺來泡茶,那感覺又不一樣,比較有那種成就感。
OS
透過陶壺創作重新找到人生方向,陳敬輝不只在創作上求新求變,更將這古老的柴燒工藝延續下去,他的人生或許有高山有低谷,但就像經過重重烈火的陶壺一樣,淬鍊出屬於他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寶。
台呼
採訪撰稿 戴柏妤
拍攝剪輯 廖晟文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