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11.05國際新書發表會-Who Cares?亞洲策展十六個面向 7pm 轉載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2010/11/02 23:38
3,245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上週五聽一位地方法院院長演講,講題是司法與社會的交錯~從白玫瑰運動講起。提到現在墜落的社會運動,當時不甚瞭解。今天問大安社大環境大聲公班長鄭弼偉,他說2000以前,社會運動少於一萬人是很丟人的事情,當時到到有政黨在策動社會運動。而今天上課的講者環資協會的湯寶(暱稱),提到最近一次的抗議,僅十人到場。當我回到家打開信箱,看到這新書發表會,提到「Who Cares ? 誰在乎?」的標題,讓我心有戚戚焉!

11.05國際新書發表會-Who Cares?亞洲策展十六個面向 7pm

http://www.tcac.tw/?p=652

照片

國際新書發表會--Who Cares?亞洲策展的十六個面向 7pm

Host_Michael Lee

編輯:Alvaro Rodriguez Fominaya 與 Michael Lee

作者:Yeung Yang, Cao Weijun, Cédric Maridet, Erin Gleeson, Lee Weng Choy, Hans Ulrich Obrist, Hu Fang, Hu Yuanxing, Hou Hanru and Carolee Thea, Jens Hoffmann, Russ ell Storer, Richard Streitmatter-Tran, Magnus Renfrew, Norman Ford, June Yap, Philip Yenawine, Héctor Rodríguez, Valerie C. Doran 

出版社:Para/Site藝術空間、Bibliothèque工作室、seed | projects

活動時間地點:2010年11月5日7pm 台北當代藝術中心

Para/Site藝術空間很榮幸舉辦本次國際新書發表會--Who Cares? 亞洲策展的十六個面象。本活動由香港Para/Site藝術空間與上海Arthub - OV畫廊、台北當代藝術中心及蘇富比美術學院新加坡分校合作主辦。

Who Cares? 亞洲策展的十六個面象一書為十六篇關於亞洲藝術策展的選集,分為四大方面來探討:

主要針對藝術批評理論中當今的策展評論,例如:(1) 展覽的政治議題:策展人之角色及藝術家們跨越時代的作品;(2) 當代策展的成功指標; (3)如何運用先進的旅遊與科技達成藝術全球化(4)觀眾亦為積極的創作者。

關於編輯:

Alvaro Rodriguez FOMINAYA

專業經歷遍及香港倫敦與西班牙

香港Para/Site 藝術空間之現任總監與館長

西班牙大西洋當代藝術中心(CAAM)主要策展人

當代藝術演講者與作家

Michael LEE

新加坡藝術家及策展人

他的研究主要闡述關於建築環境,特別是其背景和意義所失去的元素。將藝術方面的觀察,主要轉化為物件、圖表、狀態、策展,或論文的形式。

參與的展覽與藝術節:

2010年的第八屆上海雙年展

2008年的第三屆廣州三年展

2005年世界博覽會名古屋的新加坡展館

1997年的電影與錄影帶大賞暨電影節

策展企劃:2007年在新加坡藝術館的Between, Beside,

Beyond (Daniel Libeskind的作品Reflections and Key Works 1989-2014)

獲獎:

2005年授與新加坡國家藝術協會的青年藝術獎(視覺藝術)

關於出版社:

Para/Site 藝術空間是1996年成立於香港的當代藝術空間。主辦各式展覽、錄相、座談會等活動,以期將香港的藝術工作者推廣到世界舞台;進而提昇香港藝術家的能見度,並加速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另有一主打青年藝術家的作品的衛星空間--漢雅軒畫廊。

Para/Site 藝術空間籌劃了2003年的香港雙年展與2009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亦參與過光州雙年展、廣州三年展等。其展覽及計畫遍及德國,泰國,韓國,台灣,美國
英國,新加坡和澳洲。目前由董事會管轄的總監、經理、節目策劃、教育與發展專員共四位人員共同經營,並由其主要的贊助者與基金會、以及香港藝術發展協會共同支助。

Bibliothèque工作室加速了製作、寫作、策展與出版方面的實驗。目前有一系列名為Things Artists Do的企劃,聚焦於人類、消費者與藝術家活動中關於學術研究及作品主題之間的鴻溝。

seed | projects是SEED分公司的資源與企劃管理;亦為新加坡藝術家Brendan Goh的靈感之源與工作場域,培育了藝術與設計的創意過程。SEED公司是萌發創意並與其他創意交互激盪,喜與志同道和的個人或團體們自在合作。

(翻譯/李榕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