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青少年自殺率攀升 全國大學陸續增加心理假 文大學務長:本學期擬討論修改請假規則

2023/05/09 23:06
3,076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周采薰|報導

 

  針對各大學陸續考慮或已推出心理調適假,文大學務長李亦君表示,心理健康的議題在當今社會愈來愈受到重視,同時校方也觀察到新生的高關懷比例有逐漸升高趨勢,加上現今社會壓力非常大,學校也希望學生們能更了解自己,因此上學期就在思考是否增加心理調適假。

  學務處在本學期的學務會議上會提出修改請假規則,將心理調適假提到會議討論,盼能將心理假調至假別裡,確切的資訊將在會議後公布。

 

心理假陸續受各院校重視

 

  2020年11月上旬,當時正值期中考週,臺灣大學五天內有三名學生選擇輕生。去年10月下旬,全國南北大學又在兩天內發生三起學生在宿舍墜樓死亡事件。大學生自殺率在短時間內大幅提高,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成因眾說紛紜,教育當局有必要深思考此問題,若以校園為起點,是否可增加「心理調適假」,讓學生情緒先得到舒緩,藉此阻止本可挽回的悲劇。

  成功大學、中山大學、臺灣師範大學和實踐大學已增加心理調適假,中山大學更在2021年首創「心理不適假」。實踐大學學務處公告指出,每學期有三天的心理不適假,申請此假別不須提供證明,已請滿三日「心理不適假」的同學,通知導師優先關懷,必要時由導師轉介至諮輔單位。

  對於實踐大學新增「心理調適假」,實踐大學國貿系四年級蔡昀倩說:「感覺很少人知道學校有心理不適假可以請,學期初學校和教授沒有特別倡導。」學校雖已發函公告,身邊朋友卻未使用此假別,蔡昀倩也是後來才得知。他認為,對於那些遭逢變故,需時間調適心理的人來說很友善。

 

配套完善才能讓師生配合

 

  文大前學生會長林彥廷說:「我個人是支持心理假的成立,但還是要配套足夠去執行,不管是在系統上面的執行,或是學生與教師的配合都是很重要的環節。」

  同時在支持心理健康的情況下,有無足夠的師生共識又是另一個課題。林彥廷提醒,如果又遇到所謂的教學自主,而把教師的權利無限上綱,那再多的美意和支持,都只會變成一種口號。能否真正落實心理健康,是否應該給諮商中心更多的權力與人力,為下一階段校方在面臨學生心理健康要執行的事情。

  此外,對於心理調適假相關流程,李亦君表示,心理假的設計目的是希望大家能正視自己心理狀況,自我覺察,並學習面對與自我調適,因此目前的規劃是無需佐證,它應該給予同學們一個自我覺察的機會,每學期以三天為限。

  李亦君提到,學生在每學期第一次請心理假時,會收到一些該如何面對壓力以及可尋求協助的資源的訊息;第二次心理假,「我們希望導師給予關懷了解,視狀況轉介至諮商中心,而諮商中心須視情況主動聯繫,給予同學們會需要的關懷輔導甚至安排個別諮商給予更多協助。」

  「假設第一次請心理調適假是因為一時情緒不穩定,同學們也許可以自己調適。第二次以後也許就需要外部的協助,導師可以進行關懷,諮商可以提供輔導,這種狀況給予學生協助與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李亦君補充。

  文大廣告系二年級鄭尹寧表示,不只本校,全臺各所學校都應設置心理調適假,隨著課業、家庭及工作壓力增加,能調適自我心理的時間越來越少,在高壓環境下,學習及人際關係維持的效率都會降低,進入負循環的同時也可能被生活中的挑戰擊潰,若有心理假能作為讓學生喘息的時間,就能讓學生在短時間改變生活的節奏,提升各項表現能力。

  李亦君呼籲同學們,需好好運用心理假,察覺自己的心理狀況,學習舒緩情緒與自我調適,而如果有需要輔導或諮商,導師或諮商中心都會盡可能給予學生協助。

照片

■根據衛福部統計,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且自殺為臺灣青少年第二大死因。(示意圖,已經過當事人同意發表)  攝︱徐瀾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