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青年社造行動】走入好茶社區實紀

2010/10/31 03:57
3,429次瀏覽 ・ 1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文.圖/李毓青/第十一屆青規師) 

.

        筆者為台大城鄉所碩士班二年級的學生,也是第十屆青規師成員,從去年九月起和一群同學進入屏東莫拉克風災的受災原住民部落-好茶村。別人的不幸,成為學習的機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對自己進入災區的正當性是十分質疑的。

.

        一開始是談不上「幫忙」兩個字的,因為我們手上沒有太多資源,對災區的真實狀況也並不十分了解,於是在與老師、同學們討論之中,慢慢的定位自己為「陪伴者」的角色,我們必須從陪伴開始,才能慢慢的觀察、明白部落的處境,進而和部落的居民發展出一些默契和信任。除了透過媒體資訊,我們親自傾聽居民訴說他們的困難,也慢慢的發現從新聞報導裡看不到的議題和問題。

.

照片

.

圖1:生活地圖之設計師解說未來的好茶村模型為台大城鄉所製作

       三年前聖帕颱風引發的土石流帶走好茶部落幾條人命,部份家園被沖毀損壞的好茶村民被暫時安置在廢棄的隘寮營區。隘寮溪旁的好茶村理應被劃為危險區,居民也應該集體遷村到安全的居住地,政府卻沒拿出足夠的誠意,遷村議題一拖再拖,直到莫拉克風災帶來土石流將好茶村全村掩沒,居民的財產一夕盡失。不諳中文、無出外謀生能力的老人家,以及待業的好茶人,在無其餘選擇的條件下和三年前家園被毀壞的村民一同安置在隘寮營區裏面。營區設備簡陋缺乏維護,一戶三坪半,薄薄的木板隔間,隔音、隔熱、衛生和空氣流通都是問題,簡陋的集體衛浴設備,蹲式廁所對老人家十分不便,冬天還沒有瓦斯洗熱水……諸多日常生活的基本問題都沒被好好照應,遑論部落族人分散、傳統文化斷層與流失的議題。有個叫做瑪家農場的地方,在政府的決策與世界展望會的協助下,好茶村民將來會被集體遷住到那裡,和其他關係曖昧或過去敵對的兩三個排灣族部落一起擠在小小三十公頃的土地。

.

照片

 .

圖2:好茶即將進住的馬家農場近況沒有任何公共建築空間

.

       我們發現了不同部落將來會比鄰而居的議題,在康旻杰老師提議下,十六個學生在田野觀察與陪伴中進行著跨部落的採訪,算是以外來陪伴者的身分發行社區報,藉由節慶、通婚、傳統文化等軟性話題希望促進部落間的交流與認識,並提供重建資訊。這份報紙間接促成排灣族的大社部落自主發行社區報,好茶部落的青年也與台大城鄉基金會、城鄉所學生繼續合作辦報,作為對將來的部落教育資訊流通平台。

.

照片

.

圖3:發行部落報

.

        在陳亮全老師的帶領下,負責跑好茶的七位同學,和部落的教會、頭人、學者、青年以及關注好茶的攝影師、世界展望會、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合力舉辦相片展暨生活地圖活動。藉著舊照片配合地圖回顧以往生活的空間,再將居民的注意力轉移到未來要居住的瑪家農場空間規劃,搭配我們做的家屋模型、瑪家農場好茶村模型進行未來生活空間的討論。這系列活動讓居民開始思考未來的居住空間,也直接或間接的引發村民間的討論。

.

照片

圖4:好茶生活地圖展

.   

        近期,我們又與城鄉基金會合作,將部份大陸捐款運用到隘寮營區硬體改善,終於稍稍解決村民日常生活不便的問題,也讓好茶人對我們這群學生有更深一層的信任。

   .

       八八風災一年過後,好茶村仍在等待著瑪家農場的家屋興建完工,以脫離目前村民分散高屏縣市,意見紛歧、公共議題難以討論並凝聚共識的窘境,但也許入住瑪家農場後,更多生活、土地、公共空間、不同族群相處的問題才會更加突顯出來並亟待解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毓青 (未驗證) ・ 2010/11/02 17:28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毓青 (未驗證) ・ 2010/11/02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