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左鎮老化指數高 青年返鄉力拚小鎮重生
標一:產化石成特色 台南月世界左鎮
記者OS
天色微熹,寥寥幾人的街道上,一處小攤位正飄散著裊裊炊煙和米香。這裡是位於台南市東南端的左鎮區,在地居民多為西拉雅族人,早期以特殊地形和出土化石聞名的左鎮,後來卻沒有隨工商業興起與時俱進,成了被台灣摩登時代遺忘的桃花源。
古早味早餐店二代傳人 謝汶邊BITE
營業到現在應該也有三十年多了,因為之前腳受傷回來家裡靜養,媽媽年紀也大了,他想要退休,我就把這個攤子接下來。
民眾 楊先生BITE
大家鼓勵他出來接媽媽的手藝,才不會將那個手藝遺失掉了。
標二:環境保護成束縛 沒落小鎮回流難
記者OS
熟客都笑說,好在有女兒接手,不然早餐都不知道去哪吃。儘管這份古早味有的傳承,但談笑間卻也點出左鎮面臨的危機。在截至2018年4月底的台南市老年人口比率統計當中,排名第一的左鎮區,走在路上不說孩童,連年輕人都罕見,許多店舖更因此一間間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
麵食攤老闆娘 鍾慧穎 BITE
會捨不得啊,可是孩子不接,沒辦法。
公舘社區協會總幹事 陳柳足 BITE
我其實一個很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更多年輕人回來。它(左鎮)就是缺少了網路的基礎建設,再加上水質水源保護這一個政策,包括畜牧業、工廠可能也沒有辦法發展。很多人為了生計他必須離鄉背井,大部分都是年輕人。
標三:返鄉青年現轉機 創新傳承齊著手
返鄉青年 賴政達 BITE
我畢業後就回到自己的家鄉,我後來選擇開這樣的店(農產品展銷中心),然後希望人來這個地方不要只是這樣逛逛,他可以多停留半小時到一小時,那我覺得它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
標四:部落文化永流傳 族語編織樣樣行
記者OS
除了賴政達,還有一位返鄉青年正默默地為左鎮耕耘,身為西拉雅族人的Vukin吳俊霖在發覺族裡的孩子越來越少,且對族語和族中文化變得陌生時,意識到自己若不回來做些什麼,恐怕深愛的部落傳承也將逐漸消亡。
返鄉青年 吳俊霖 BITE
有時候會覺得說,怎麼好像只有少數幾個人關心這件事情。西拉雅被稱為傳統文化的那個部分,我希望它把傳統這兩個字拿掉,因為傳統很像是沒有銜接在當代的,我只是希望西拉雅的這些生活可以繼續活下去。
記者OS
由於左鎮出土豐富化石,大學時曾為鑽研地方歷史文明前來的吳靜瑜,在研習過程中意識到原民文化該有文書承繼後人,也決意畢業後重回此地,致力守護這份無價之寶。
西拉雅文化研究人 吳靜瑜 BITE
西拉雅族的一些文化可以讓更多人知道,甚至可以傳承下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我們在(平埔族群聚落活力)計畫裡面也有做很多課程,或者是一些技藝傳承的這部分。
標五:親手淘化石樂無窮 園區引人駐足
記者OS
為了讓左鎮不再沒落,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理事長茅明旭也推動聚焦左鎮特色在菜寮溪中淘化石的參訪行程,要讓前來體驗的大小朋友更了解左鎮與化石的淵源。
菜寮溪觀光協會理事長 茅明旭 BITE
民國六十幾年那時候在撿化石,我那時候小小的,然後在溪邊玩,腳在那邊踩踩踩,覺得這塊可能是化石,然後就潛下去把石頭搬上來。
記者OS
不只開發體驗行程,左鎮還成立化石園區。其中除了豐富的展品,也設有數位互動設施,不僅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大人也對豐富的展區嘖嘖稱奇。
民眾 徐先生 BITE
還不錯啊,小朋友也願意在這裡看,都已經到處亂晃了。
參觀園區 小朋友 BITE
最喜歡的化石是恐龍。
我最喜歡的化石就是魚魚。
標六:突破困境向陽生 葛鬱金走出偏鄉
記者OS
除了化石與月世界,左鎮人也想辦法挖掘其它特色產物來打響名號,最後在當地居民的後院中,找到了即使在貧瘠的惡地也能順利生長的葛鬱金。
公舘社區協會總幹事 陳柳足 BITE
這就是葛鬱金,當初我們會發展葛鬱金也是發現它說跟我們這邊的地質很契合,它其實種下去之後就不需要怎麼澆水,我們其實整年都沒有澆水。
葛鬱金農 來國鐘BITE
我們以前都是自己在種。
記者OS
原本是家家戶戶種來自給自足的作物,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左鎮之光。結合在地年輕人的創意,葛鬱金被研發了不少衍生產品,作為乘載左鎮走出偏鄉期望的代表,要讓世人對左鎮不再陌生。
標七:地方創生非空談 溫暖人情共復興
返鄉青年 賴政達 BITE
很多人看到這個地方可能覺得,好像不太能做什麼,他們就有一點猶豫。可是我覺得說只要你,你想著那個目標,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人就會圍上來,然後我們就可以一起完成這件事情。
公舘社區協會總幹事 陳柳足 BITE
其實我本來是玉井人,可是現在變成左鎮人。跨出小小的一步之後,就沒辦法再收回來了,就一直勇往直前到現在,會有一個稱呼叫做左鎮的女兒這樣子。
記者OS
無論是致力保存傳統亦或發展地方特色尋求創生,讓這麼多人將熱情投注其中的左鎮,想必也將在不遠的未來重現往日繁榮,驚艷大眾。
採訪撰稿 駱奕妤
攝影剪輯 陳凡卉
音樂來源 Soundcloud Purple-planet Freemusicarchive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