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追思與傳承新聞公益貢獻 金鐘特別獎追贈資深媒體人葉明勳
【記者黃子玲、戴君珈、江珮郢、柯昇宏的採訪報導】
「某天,在嚴肅的台視董事會上,突然出現了一位老先生,已經九十多歲的他仍然出席一個商業電視台的董事會,這樣的行為令人吃驚。」人稱「明公」的老先生,九十幾歲仍然在台灣電視公司擔任常務監察人,每當有人回憶起這位老先生,常常讚嘆不已,曾任台視董事長的陳清河就說:「如果他在台視時沒有老先生的幫助,應該不會那麼快就安定下來。因此他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陳清河所說的老先生,就是資深媒體人葉明勳。
葉明勳在去年十一月辭世,但第四十五屆電視金鐘獎在上週五的頒獎典禮,仍然追贈特別獎給葉明勳,希望藉此紀念他對台灣新聞界的貢獻。對此,新聞局廣播電視事業處聯絡人吳明昌說明,追贈特別獎給葉明勳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他在台視民營化過程中,扮演了很好的居中協調角色。
台視在民國九十六年間,開始逐步民營化,當時擔任台視「常務監察人」的葉明勳,面對民營化必經的虧損,以及改變體制帶來的混亂,以一個旁觀者的態度發表意見,在一片不安的討論聲中,穩定軍心。前台視董事長,也是現任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說:「工會同仁跟他之間的關係很久,至少都有三、四十年年相處的機會。他也因為年紀很大,所以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當時葉明勳幫陳清河講了幾句話。陳清河覺得那兩三句話,比他自己講一公斤兩公斤的話還要好得多」
葉明勳在新聞界的份量,除了因為平常話不多、一出口就極具說服力的行事作風,以及在媒體界的資深經歷外,更來自於從事新聞專業的求真態度。他是台灣光復後,第一個到台灣的特派員,曾以特派員的角度記錄台灣,並在二二八事件時發揮媒體影響力,雖然因為福建籍的外省身分,讓他在採訪時更加困難,但葉明勳不畏強權,主張「新聞記者,就是最底層寫歷史的人」。陳清河就說:「當年,葉明勳不顧當局用各種不同的手法要他在新聞裡面做一點點手腳、或者是扭曲一點點的歷史。所以他覺得葉明勳是有這種風骨的」)葉明勳詳實的紀錄了當時事件,留下了珍貴的採訪資料。後來他更擔任台灣中華日報社、自立晚報社社長,繼續支持台灣媒體。
除了在新聞界的貢獻,葉明勳也積極投入教育與人才的提攜,他曾受友人成舍我邀約,擔任世新大學前身「世界新聞學院」的共同代理人,促成世界新聞專科轉型為世新大學。陳清河表示,是葉明勳大膽放手,讓教師能專心投入研究與教學,世新大學才能有如此重要的轉變。
在新聞界奔走與提倡新聞教育之餘,葉明勳也投入公益事業,擔任過蕭同茲文化基金會、大同文化基金會、辜公亮文化基金會等公益團體的董事長。平常為人謙和寬厚的他,更不吝於提攜後輩,對此,陳清河說:「如果葉明勳有教課的話,相信會是一個很風趣的老師。因為雖然他表情很嚴肅,講話卻非常幽默而且很直接。」另外,新聞局廣電處聯絡人吳明昌也表示,電視金鐘獎追贈特別獎給葉明勳的原因,更是希望他的待人處事之道,可以傳承給下一代。雖然這位老先生已經過世,但葉明勳在台灣新聞、教育與公益界的貢獻,令人追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