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蟹你!林育輝 設計護蟹瓶讓陸蟹免於路殺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譚閔絨、楊蕙瑜、林渝茵/新北市報導】陸蟹生活在陸地上,居住在淡水區紅樹林捷運站附近的民眾都可以看到陸蟹遊走在馬路、人行道上,但正因為有過多的車輛與高密度的城市建築,導致時常發生陸蟹被車輛輾過或者是陸蟹棲地被破壞的事件,荒野保護協會專員林育輝便開始致力於保育陸蟹,例如建立陸蟹常出沒的熱點作為未來保育政策規劃的資料、於捷運紅樹林站附近放置「護蟹瓶」當作臨時的庇護所、預計於今年5、6月設立陸蟹生態廊道。

↑林育輝向民眾示範如何抓取陸蟹 。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林育輝專員

陸蟹守護者的起源

目前在荒野保護協會擔任棲地守護部專員的林育輝先生是台灣陸蟹的守護者,擁有清華大學及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雙學士學歷的他,在大學期間曾加入清大自然保育社,也從那時起開始了他後續的動物保護相關行動,而真正使他接觸到陸蟹的是「紅樹林生態教育館」的工作。位於淡水區的紅樹林生態教育館是附近陸蟹產卵的地點,因此在關注紅樹林生態的同時他也注意到陸蟹的保育危機。現今專職於荒野保護協會的他更專注於護蟹的行動與調查,希望大眾注意到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物,共同保護整個淡水地區的生態。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於1995年,協會的理念為透過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來推廣台灣以及全球的荒野保護行動。荒野保護協會除了保存台灣天然物種,還致力於推廣自然生態的保育理念、培訓自然生態保育人才,協會所涉及的面向多元,像是樹木、搶救海岸線、動物保育,為台灣一重要的環境保護團體。而荒野正在進行的工作包含三大類:棲地工作、環境教育與議題關注,其中陸蟹保育便是議題關注之下,屬於溼地與海洋保育的一環。

陸蟹的珍貴與消失

新北市淡水區為陸蟹出沒的熱點,許多居民都可以在馬路旁的鐵網、水溝裡甚至人行道發現陸蟹的蹤跡,這樣獨特的風景也吸引許多遊客慕名前往。陸蟹屬於能夠長時間生活在陸地上的一種螃蟹,而大部分的陸蟹都具有「洄游」的行為,「洄游」指的是幼蟹在海水中出生,長大後爬到陸地上,接著進入岸邊的紅樹林,經歷一次一次的脫殼後變為成蟹,最後到了繁殖期成熟的母蟹就會回到海岸邊進行繁殖。

本以為「洄游」這一行為能夠帶來更多陸蟹寶寶的生命,但正是因為繁殖期「洄游」導致許多陸蟹在經過馬路時不幸被車輛輾壓導致死亡,人行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與自行車時常造成陸蟹被踩踏而死,除此之外人類過多的建設,例如:停車場、住宅區以及道路分割嚴重也造成陸蟹的棲地破碎化。大量的路殺以及陸蟹棲地破碎化使得能見的陸蟹越來越少,陸蟹在路上到處遊走以及隨意穿梭在紅樹林捷運站、住宅區的盛況已逐漸不可見。

↑在自行車道被路殺的紅螯螳臂蟹。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林育輝專員

陸蟹可以幫助維持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其提高分解營養物質的速度,促進海洋、濕地和陸地的能量更快速的在生態系流動,且作為少數能夠在陸地上生活的蟹種,其獨特的性質也成為生物學家用來了解生物的途徑,所以必須讓民眾意識到陸蟹的珍貴。從2020年開始,荒野保護協會便在淡水河口附近開始一系列的「護蟹行動」,其中林育輝專員與志工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陸蟹熱點調查,此調查分析出在淡水河口附近陸蟹時常出沒的地點,像是下坡路段、交叉路口與車輛多的區域,希望透過對陸蟹出沒地點更多的了解,更有效的實施陸蟹保育的行動。

↑淡水河口常見的陸蟹-隆脊張口蟹。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林育輝專員

保育陸蟹 護蟹瓶幫助陸蟹免於被車輾壓

人為的開發,例如建築、捷運或馬路,容易造成陸蟹棲地破碎化,因此荒野保護協會自2020年開始調查陸蟹常出沒的熱點,希望能建立陸蟹的生活圈地圖,以避免更多路殺的可能,也利於規劃日後的保育行動。荒野保護協會除了建立陸蟹出沒與路殺熱點,更有著一連串實際的保育行動。由於捷運紅樹林站旁的停車場是陸蟹生活的棲息地,去年2022年協會與台北捷運討論,在紅樹林捷運站內的轉乘停車場內放置寶特瓶做的「護蟹瓶」,以類似蝦籠的概念,瓶內加入落葉與水等等模擬陸蟹喜歡的環境,讓有發現的志工幫忙將陸蟹帶回安全的地方,讓天生體型小的陸蟹免於被車子輾壓,截至2022年9月為止已成功幫助80隻陸蟹。

除此之外,疫情期間也舉辦了許多線上課程,透過線上課程來教育民眾,並向民眾展示更多與陸蟹相關的知識,也希望透過線上推廣吸引更多民眾對於陸蟹保育議題的關心。除了線上推廣課程協會也曾舉辦陸蟹展覽、招募志工,期盼透過以上行為來真正讓居民了解陸蟹的生活習性與區域以及陸蟹路殺的可怕。

↑陸蟹保育志工宣導標語(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林育輝專員)

↑護蟹志工在自行車道上進行陸蟹生態調查工作。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林育輝專員

未來著手建立生態廊道,民眾可從日常保育陸蟹

林育輝表示:「民眾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陸蟹。」協會在每年5、6月都會進行陸蟹保育志工的招募與知識宣導,民眾只要願意走出家門、不限身份都可以來投入陸蟹保育。

↑林育輝向民眾介紹陸蟹種類。照片提供/荒野保護協會林育輝專員

如果沒有時間來參加,民眾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為保育陸蟹做出小貢獻。

第一點:多多關注陸蟹的消息。了解陸蟹經常出沒的地點,在走路、騎自行車時盡量避免踩踏到陸蟹。

第二點:減少廢水與重金屬。淡水河口區的小水溝也是陸蟹的棲地,民眾在生活中須減少排放廢水與重金屬,才不會影響到陸蟹生活的水域。

第三點:避免亂丟垃圾。陸蟹屬於雜食性動物,什麼東西都吃,而淡水又是許多遊客會前往的熱門景點,隨手丟的垃圾例如:飲料杯、塑膠袋都很有可能會被陸蟹食用,導致陸蟹死亡。

以上都是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對陸蟹保育所做的貢獻,陸蟹為淡水區一個美麗且珍貴的生物,希望大家一起參與保育陸蟹的行動。

關於陸蟹保育的未來方向,林育輝表示,協會預計在今年的5月或6月在紅樹林捷運站附近建立一個能幫助陸蟹導往水溝而非馬路的生態廊道,並透過生態保育講座使民眾建立對於陸蟹和整個生態系的認知,以及重視人類與環境共存的重要性,未來也會繼續積極招募護蟹志工,讓每一隻陸蟹都能平安過馬路。

採訪側記

經過這次的採訪才知道,原來陸蟹有分成那麼多種類,且生活的區域其實就在我們周圍,陸蟹媽媽至淡水紅樹林一帶產卵的路經人為破壞之後肯定走的很艱辛,聽到受訪者告訴我們陸蟹常出沒在紅樹林捷運站的停車場內更是嚇了一跳,希望護蟹瓶和志工能持續攜手守護陸蟹。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88則報導
2,293則影音
71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3:11

「小星與空空鳥」 提升幼兒身體自主意識

2024-06-24
瀏覽:
1,806
推:
0
回應:
0
2:37

田曉雯克服身障打桌球 打進帕運奪牌

2024-06-21
瀏覽:
4,079
推:
0
回應:
0
3:16

泡泡龍畫家 徐若鈞以繪畫超越病痛

2024-06-19
瀏覽:
4,038
推:
7
回應:
0
2:21

AI生成圖像 幫長者回溯生命故事

2024-06-17
瀏覽:
3,900
推:
6
回應:
0
2:29

王富美浪浪家園 給受虐傷貓狗一個家

2024-06-16
瀏覽:
3,759
推:
0
回應:
0
1:41

吳長綱創建AI影像辨識app 成為視障者的雙眼

2024-06-14
瀏覽:
5,737
推:
8
回應:
0
1:33

現流冊店 台灣文學與獨立音樂的巧妙交集

2024-06-12
瀏覽:
4,575
推:
0
回應:
0
2:58

從她到他 阿塔男孩Deven走出跨性別之路

2024-06-07
瀏覽:
3,878
推:
0
回應:
0
2:11

林芝創造林下經濟 瑪吉姆姆的藥草之路

2024-06-03
瀏覽:
4,972
推:
1
回應:
0
3:17

美人魚兒歌 啟發兒童尊重多元性別

2024-05-31
瀏覽:
4,140
推:
0
回應:
0

蟹蟹你!林育輝 設計護蟹瓶讓陸蟹免於路殺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73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73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