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全新價值 藍的世代傳承

文字-A A +A

劉家睿、趙天林|報導

 

  湖山里位於台灣南投縣,這個在山中幽靜的小村落有著豐富的天然資源,近期最為大家所知的為筊白筍,「我們都會種來自己吃,多的就拿去湖山里賣」在湖山里自給自足的阿秀姊說到。而湖山里曾因為藍染技術而聞名。藍染這項技術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當時北台灣非常適合一種植物叫大菁,它適合在比較潮濕陰涼的區域栽種,那時婦女與孩子們在山上採集藍草來進行染色。藍染技術在當時用於染色家庭用品,比如床單,被套和手巾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湖山里的藍染技術已經演變成了一種藝術,藝術家們利用這種技術創造出獨特的設計和圖案來製作手工藍染布。

 

材料短缺 來源面臨困境

 

  不過近年來,該產業已失去過去的繁榮,化學染劑的出現逐漸取代了天然染劑,因為化學的染料較不容易褪色,而天然的染料生命週期較短,隨著市面上大部分衣物都使用人工染劑,天然工紡也逐漸的式微了。

  再來藍染的材料之一藍泥一直都是很短缺的狀態,藍泥在市面上十分的難以購買,大部分的工廠連自己用都不是很足夠了因此也沒辦法提供給其他人,再來平均一公斤的藍泥需要20公斤的大菁萃取出來,一桶就需要大約100公斤,過去湖山國小的老師也曾將大菁從國家公園帶到校園進行栽種,不過即便靠自己種植能產出的數量也是非常有限的。而藍染課程老師顏世廷說道:「材料部分就比較短缺,那有些人會覺得,不是要種大菁、自己種嗎?自己做,我跟你講,我們也不夠用,20公斤才能萃取出一公斤的藍泥,那這一桶就要100公斤,100公斤的大菁要多大面積才可以做到,那我們也無法找這麼大面積的地來去種植大菁。」

 

傳承技術 提升環境意識

 

  雖然藍染產業不復以往,不過湖山里現在卻是替藍染找到了新的出路。北投湖山國小到現在20餘年,把藍染當作學生的課程,不只讓每個同學對藍染有更深的了解,更將環境保育的觀念植入學生的心中。

  而顏世廷老師是把藍染技術帶入湖山國小的重要功臣之一,在他還在湖山國小擔任總務主任時,就曾在湖山國小推廣改造,學生們從三年級開始便會學習到藍染工藝,學習大菁的栽種、採藍、打藍與藍染的各項技能。由於藍染需要大量的水,所以設立了溪流的生態區和漂布區,而他在校期間也大力推行將pu草皮換成草皮操場,此舉與其他的校園將草皮換為pu的狀態相反做為當時受到許多單位關注,就連教育局都來質疑,顏世廷這麼做為的的就是將環保生態的意識帶給學生「在學生的部分,我希望他們提升的是環境意識,也就是透過藍染,提升到他們的對環境保護的概念,讓他們去瞭解,為什麼選擇植物染而不是化學染,其中不同的地方。」

  不只讓湖山國小的學生了解藍染,近年來文化大學USR團隊也與湖山里積極推動藍染課程讓大學生也能夠接觸這項技藝。顏世廷在湖山國小時也會帶著藍染課的學生家長,在期末的時候將一些作品拿出來義賣,讓更多人知道藍染之外,也創造經濟的效益。「因為他是用手做的,不是機器產生,然後他能產生出很特別的美感,那希望是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商品,增加一點小收入,順便去慢慢的推廣他,過去在湖山國小時,每年期末的活動的時候,會帶一群參加藍染課的家長,在期末就會把作品拿出來義賣。」

  就算藍染產業今非昔比,但湖山里依然有一群熱情的人們,不停將藍染產業的火把傳承下去,帶領更多人前往湖山里體驗這項古老的技術,了解它的歷史及文化背景,讓藍染能夠再次於湖山里中創造屬於自己的特色。

■栽培已久的藍染。            攝|陳心渝

■顏老師展示藍染作品。       攝|陳心渝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5.22

文化一周

加入時間: 2007.05.22
788則報導
380則影音
34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創造全新價值 藍的世代傳承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553篇報導,共13,17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553篇報導

13,17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