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國家永續發展成績單:SDGs自願檢視報告揭曉台灣表現

2023/03/27 13:10
3,41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2022年9月,台灣政府提出第二份「國家自願檢視報告」,報告告訴我們,這5五年期間的SDGs整體指標的達成率為83%。在不少方面,仍有進步空間……

照片

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圖片來源:聯合國

 

什麼是國家自願檢視報告?

  2015年,聯合國發表了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也就是現在耳熟能詳的SDGs。在永續發展目標中共有17個共同目標,目標下有169個細項,而各個政府為了要有效追蹤、管理這些目標上的進度,會發布「國家自願檢視報告」(Voluntary National Reviews, VNR),這份報告書有助於盤點在邁向永續發展目標之中的阻礙和挑戰, 2017年,台灣發布了第一部國家自願檢視報告,而在2022年9月,政府在紐約舉辦的「落實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包容性夥伴關係」研討會上,發布了第二部的國家自願檢視報告。

  台灣的第二版國家自願檢視報告書中盤點了2017年-2021年5年間,台灣在SDGs各項指標的達成程度,根據報告書的內容,這5年期間的SDGs整體指標的達成率為83%。

 

SDG6「潔淨水與衛生」

  報告書著重在水資源的品質管理,例如:公共汙水下水道普及率從2016年的29.95%提升到了37.93%,整體汙水處理率也從2016年53.35%提升到2020年64.49%,在不少指標上都有進步,然而在「科學園區製程用水回收率」的部分,2016年至2018年有上升趨勢,從87.83%至89.5%然而2018年到2020年間,則逐年下降,2020年幾乎回到了2016年的水準87.86%,近年因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乾旱越來越頻繁,高科技產業不斷擴張,如何提升科學園區水回收率在達成永續目標,會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照片

在「科學園區製程用水回收率」的部分,2016年至2018年有上升趨勢,從87.83%至89.5%,然而2018年到2020年間,則逐年下降,2020年幾乎回到了2016年的水準(87.86%)。圖片來源:擷取自2022台灣國家自願檢視報告

 

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2017-2021年間台灣新增了6.9GW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比2016年的裝置容量多了近1.5倍,在所有的再生能源類別中,太陽能新增了5倍以上、離岸風電則新增兩座示範電廠併網商轉。雖然有上述的進展,但此階段因為COVID-19疫情和與在地社區、環境衝突等等而未能達成再生能源新增裝置容量目標。雖然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提升十分重要,但若沒有細緻的政策規劃與良好的在地溝通,那麼即使達標了也可能對於環境、社會造成了傷害。如台南七股的「漁電共生」,或是台東知本濕地光電爭議等,因此未來在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上,也該同時考量裝置容量以外更多元的因素,才能在達成指標上的數字之外,真正達到永續的價值。

照片

因為COVID-19疫情和與在地社區、環境衝突等等,而未能達成再生能源新增裝置容量目標。圖片來源:擷取自2022台灣國家自願檢視報告

 

SDG13「氣候行動」

  2022年9月行政院確定了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在2025年比2005年排放量(基準年)減量10%,也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將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入法、提升與強化治理層級、徵收碳費等,此修法也在今年1月通過,法案名稱修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雖然在氣候行動上有所進展,但第一期的減碳目標在2020年只比基準年減量2%,主要因為能源使用成長速度快,沒有達成階段目標未來在減碳策略上應該要加強節能,才能跟上減量目標。

 

台灣邁向永續發展目標的挑戰與策略

  報告書後段也提到了台灣朝永續發展目標前進遭遇的挑戰和因應的策略。其中一項挑戰是全球淨零碳排趨勢,許多國際企業都會要求供應鏈減碳,而台灣有許多企業都屬於供應鏈重要的一環,勢必會受衝擊,但目前中小企業的減碳能力不足,政府也為此提出相應的策略,例如:協助建構企業的碳盤查能力、輔導企業進行循環經濟創新等。

照片

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日趨嚴重,調適因而變得十分重要。圖片來源:Nguyen Kiet/Unsplash

  除此之外,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風險也日趨嚴重,除了極端的複合式災害可能會影響自然生態以外,也會衝擊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產業發展,因此在應對氣候變遷上,除了透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氣候變遷,「調適」也十分重要,目前政府在最新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中加入了「氣候變遷調適專章」,納入調適基礎能力建構、地方政府權責等法條,作為調適策略推動的方向。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