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遷永續生態環境教育宣導系列~公民記者 Jinny的視鏡
永續發展迫在眉睫 經濟與環境絕對不是二選一
「永續性」迫在眉睫~ 此時此刻,不是攸關於誰在談論永續性; 這是攸關於誰沒在談論永續性
Photographed by Jinny Shih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拍攝於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池是個人工池,位於台大農場旁。水池中有幾座浮島,生態池裡有許多種水生動物、植物與鳥類。 生態池旁是台大農場的作物試驗場,這裡是城市裡難得的,生物多樣性教育地點。
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國際氣候發展智庫 邱祈榮教授:「世界竹會主席,法國人,問我有關竹子有多重要? 我就告訴他說,我們以竹子為部首有360個字,你覺得它(竹子)跟我們的生活有沒有息息相關,當然息息相關。 木字旁的也超過1000個字,大約1100、1200,你想想看它(樹木)跟我們的生活多有關係啊。」
據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是個樹林茂密的黑森林國家,所需生活物資只有20%需靠國外,然而大英帝國有大部分民生物資,是仰賴其海外國協或殖民屬地。因此當時有一個傳言: 德國要征服英國‧只需截斷大英國協在太平洋區域的供應鏈,輕而易舉。 這雖然是個傳說,然而英國政府卻及早意識到永續發展目標與策略。英國到目前,他們是世界最積極推展綠色經濟、綠色金融的國家之一,英國早在2008年就制訂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碳目標。
英文Sustainability永續性, 一詞 源自拉丁語sustinere。“持續”意味著持續、支援、支撐或能力。我們所說的「永續性」就是~ 代代相傳、永遠承續的理念。因此,永續性就是一種長期持續的能力。永續發展 是既能滿足當前時代之需求,且不損及後代子孫而能長遠持續性的發展。
根據聯合國有發佈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這些目標兼顧了「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三大面向。簡單來說,國家的發展目標不應該單一的追求經濟繁榮而已,還必須對社會、經濟發展承擔主要的責任。永續是全球性的國際的議題 因此國際上越來越多相關學術研究,包括研究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綠色金融,到社會共融、社會企業責任等等。
而「企業社會責任」指的是,企業在追求持續成長、獲利的同時,必須在利潤及社會整體利益間取得平衡,以達到「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因此企業的財務報告必須揭露「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與「企業永續報告」書(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這兩項揭露所佔之比率愈來愈高,為現今投資銀行評估國家與企業永續經營,及風險因應能力,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影響投資人的重要決策之一。
「國家永續發展目標 」事在必行迫在眉睫,不能只是口號,經濟與環境絕對不是魚與熊掌二選一的選擇題。 減碳目標與綠能策略目標的訂定,更不是單一部門的責任或數字業績,永續發展目標確實是政府積極作為與企業社會責任,共同朝向生物多樣性~人文社會共存同榮和諧的環境。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選擇更節能的家電,支持有環境意識與社會責任的企業、低碳通勤、在地蔬果,以及更好的保育觀念,讓我們以地球人的一份子,一起正確投資我們的 生活永續,潔淨的未來,以造福世世代子孫。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