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面臨傳承危機的國家語言,台語是其中一種,根據調查僅有 22% 的年輕人會說台語,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台語為主體的台灣歌謠恐也將面臨逐漸失傳的狀況。台灣歌謠有年代的歷練、有故事的悸動、有溫度的詞,有好聽的曲,我們開始思考要如何保留並傳承?
一群年輕的音樂家組成的【六藝樂集】,從編曲開始,想盡辦法要讓台灣歌謠能夠保留並繼續傳承下去。秉持著對社會的責任,決心回饋於社會,也心繫台灣歌謠的流傳,與社團法人青年願景屏台發展協會(以下簡稱青屏台)聯合,於2021年10月至11月間合作在台灣各個社區、關懷據點、廟宇…等演出,吸引上千位民眾進場,以說書人搭配樂團的形式演出,演出臺灣戰後時期的經典台灣歌謠共多首。
會後獲得許多觀眾的熱烈回響,也有許多長輩回饋許多過去我們不曾經歷的歷史。而這樣的互動看見藉由更多不同的演出形式,把母語音樂故事能夠傳達給不同年齡層的聽眾,幫助逐漸消逝的母語能夠留存下來,更借此透過音樂傳遞歷史文化。
音樂志工們盼望能進入社區機構與長輩們、年輕人們互動,找出更多歷史文化的元素及傳承,讓人們有機會從真正經歷這段歷史的前輩當中,挖掘出更多每個人內心對於這些音樂真正的感觸。也再次於111年8月6日,六藝樂集志工隊偕同青屏台,於屏東市新興社區再次演出耳熟能詳台灣歌謠。在團長林桐毅的指揮、藝術總監的周宣宏編制與編樂,透過鋼琴家黃楚涵及小提琴演出家吳柏翰精彩的演奏下,以【快樂的出帆】、【南都夜曲】、【黃昏的故鄉】開啟一個半小時無以倫比不間斷的演出。
企業志工-六藝樂集志工隊與青屏台共同希望不只是一場場的演出而已,更希望能持續且擴散性的連結,使地方的長者們能勾起其回憶,不只是幫助長者們活絡腦部運作之外,在場的青年人聽見真實的故事經歷,能更認識長輩們過去的經歷以此開啟兩代間的話題與連結,使兩代間的距離越拉靠近,在這個漸進入高齡社會化的台灣,知道如何與上一個世代靠近,也能幫助青年世代喚起青年捍衛本土文化意識,讓台灣特有文化及語言持續向下扎根、促進在地認同也對自己所在國家及自我身分更有信心及勇氣。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