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伴共居 讓漂泊青年在城市也有家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陳佳妤、張宇葶/台北市報導】

「還記得我之前打完疫苗很不舒服的時候,室友都會幫我送餐或照顧我,真的讓我感到很溫暖。」北上打拼的一如初次來到半伴後,便愛上了共居生活。對於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許多人時常因為高額房價與生活成本,失去追尋目標的勇氣。而半伴共居便是為了維護居住正義,提供寬敞舒適的居住空間並透過低租金的方式,讓飄泊青年也能在城市找到溫暖家園。

↑伴兒們會在共居空間中共同下廚、聚餐,維繫彼此感情。提供/半伴Apartner Share House

老屋重建 打造共居空間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夢想,半伴就是個很好的跳板,讓他們能好好生活,不讓租屋成為人生的絆腳石。」在海外從事室內設計的陳建福看見了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世代衝突,為了不讓那些在立法院捍衛理想的青年,再一次因為中老族群而對社會深感絕望。陳建福運用自身設計的才能,成立「半伴Apartner Share House」,使居住正義透過共居公寓的形式獲得實踐,以低租金、低押金、陪伴的方式,給台灣的年輕世代一個可以為理想打拼的底氣。

半伴共居以老屋翻新的方式,創造富有人文氣息的公共空間,讓北漂青年得以藉由低租金獲得生活品質。每個據點依地段與房型不同,價格大多介於8000~15000元左右,且包含能源費與雜支。然而,要尋找願意將老屋承租給半伴使用的房東,這個過程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心力。鮮少有房東願意承諾長達10年的租約,甚至負擔改建翻新的費用。另外,降低每月租金,也是普遍房東無法額外考量的成本。「我們都已經對生活無虞,其實租金少收一點,對年輕人幫助是很大的。」陳建福透過不斷說服,讓越來越多房東願意認同他的理念,放下自身利益,將房屋出租給半伴,加入回饋社會的行列。

陳建福回想起尋找第一個據點-半伴民生時,起初向房東提出共居公寓計畫,雙方並未達成共識,房東擔憂若租約長達10年,中間遇上都更便無法履行合約。但陳建福想替青年成立「家」的決心,在雙方的對談間越漸清晰,最終房東也深受感動,不僅將房租降為市價的一半,甚至保證若未來都更必須收回房屋,會一同承擔部分的裝修費用。

↑平時下班,伴兒也會一起下廚、聚餐,就像家人一樣。提供/半伴Apartner Share House

走出蝸居 讓漂泊青年進入社群

目前半伴共居在台北已成立11個據點,陳建福會依照每個據點所在環境的人文特色搭配時下年輕人喜歡的流行元素進行室內設計與老屋重建。例如半伴東門便是結合周遭充滿復古氛圍的店家進行設計,裡頭不僅有「阿嬤級」磁磚的古早味洗手台,也保留老屋原有的門氣窗設計,讓居住其中的伴兒體驗懷舊風情。

陳建福表示,寬敞舒適的格局、低於市價的租金,以及溫韾的公共空間縱使十分吸引人,但他也提醒每一位申請入住的伴兒,這裡並非背包旅館或是飯店,除了基本的私人領域以外,希望每一位入住的伴兒都能負起責任維護環境,並來到公共空間與其他人交流,進入社群。陳建福也分享許多剛開始進入半伴的房客可能個性較為內向,不擅長與人互動,但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後也會漸漸被據點內像家的氛圍而帶動,開始參與聚會。

「對我來說,隻身一人來到台北,跟這些伴兒住在一起,就好像我的家人一樣。」身為北漂青年的一如在來到台北時便被半伴後山埤像家一樣的氛圍所吸引而入住。她提到,自己剛入住時十分害羞,但室友們卻都熱情的邀請她一起到客廳享用冬至湯圓,起初擔心無法融入的一如也在共食過程中透過彼此交流,更加深入了解每一位伴兒,並漸漸喜歡上了共居的生活。

居住在半伴裡的每一位房客都來自各個地方,擁有截然不同的個性與生活背景,但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屋簷底下,陳建福便是希望透過自身設計讓伴兒們在不知不覺中從與他人打招呼開始到願意坐下來一起追劇、煮飯。陳建福笑著說:「在承德據點我就設計讓他們從樓梯走上來時會先經過客廳、廚房,他們一定得跟別人打招呼、交流。」透過共享的特質,成為互相扶持的存在。

↑半伴希望透過打造公共空間,讓伴兒們能走出房間,與他人進行互動。提供/半伴Apartner Share House

進入半伴 讓心與心獲得聯結

除了裝修房屋、進行設計以外,陳建福也分享自己當初入住半伴民生時的經歷,他提到在半伴成立時便邀請了許多好友一同參與計畫,等到有其他房客入住時他們再陸續搬離。沒想到陳建福與朋友們卻愛上了共居的生活,時常一起共食、出門旅遊。陳建福回憶當時常常早起幫大家買早餐或是煮稀飯,其中有位朋友在吃完早餐後詢問需要給多少錢時,陳建福便說:「你有聽過誰在跟家人收早餐的錢嗎?」他認為在共居生活中一切都是互相的,這裡就是他們在台北的家。

「你北漂上來一定是沒有朋友也沒有資源,這個共生公寓就是希望當你在生活或職場上遇到困難時,回到這個住所,就可以得到陪伴。」而半伴特別之處在於,每一個據點都有專屬的「公積金」,透過各據點的競賽贏得獎金後便可將這筆錢用來舉辦聚餐、旅遊等活動,維繫據點內伴兒的感情。陳建福也說:「之前有一個據點十幾個人跟公司請假,運用公積金組織三天兩夜的花東旅遊,這就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

現在居住於半伴承德的Eric從中部上來台北工作,在疫情時代下大部分都需要在雲端與客戶或同事接洽協商,因此很少有機會能夠與他人接觸。所以他認為公寓內的公共空間其實就是一個很棒的場域,讓他能夠將專注力外放,並與他人進行實體交流。除此之外,Eric也表示自從來到半伴後他每天都很期待回家時會遇到甚麼人或是今天又會有甚麼樣的互動,生活不再只有冷冰冰的床鋪與書桌,開始充滿新鮮感。

「我覺得空間是一個載體,把人放進來然後再加上各種活動,會讓整個氣氛的營造非常不同。」Eric表示自己也時常參與社群活動,例如聖誕派對以及舞會等,由於住在共居裡面的伴兒都樂於接受新的事物與刺激,因此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也能獲得許多知識。像是半伴承德裡的一位廚師與Eric曾經是室友,兩人不僅會共同鑽研廚藝,對方也時常與Eric分享在職場上與他人應對進退的方法,讓他獲得成長。

↑伴兒在公共空間一起動手做半伴的鑰匙圈。攝影/張宇葶

透過付出的力量 將愛傳遞

如同半伴的宗旨一般,他們提供的不只是房子,而是生活、是經歷、是溫度。因此對於那些因經濟困難而無法按時繳交房租的伴兒,半伴提供「服務交換」的形式,讓伴兒能運用自身才能在共居公寓中為他人付出,獲得租金減免或延繳。陳建福提到之前有位廚師從法國學藝回來,買完機票後只夠負擔一個月的房租及押金總計14000元,對於仍在求職的他實在無力繳納出後續幾個月的租金。

陳建福面對付不出租金的伴兒,沒有像一般房東請對方離開,而是理解他的難處,讓廚師透過替據點內其他伴兒烹調美食,以行動回饋半伴共居的形式來暫抵租金,讓這位廚師可以待工作穩定後,再慢慢將租金補回。「看著他從小小的廚師助理到現在成為知名飯店的行政主廚,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陳建福以此方式,讓擁有才華的青年不因生活上的壓力而被埋沒,能在職場上發光發熱。

除了以服務交換租金之外,半伴也提出「繁星計畫」,開放伴兒們透過面試徵選生活教練,提供他們租金減免的機會。生活教練不僅需要協調分配公共空間的清潔人選、組織社群交流活動、關心伴兒生活狀況之餘,也須定期推動公益計畫,帶動伴兒投入服務。陳建福表示伴兒們獲得成就後不需要拿錢回來回報半伴,而是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回饋社會。

在公益計畫中,每位伴兒都必須發揮長處各司其職,有人負責發想計畫、有人運用口才與企業拉贊助等。半伴過去便計畫改造育幼院,因為他們認為共生公寓裡的青年其實與育幼院是相同的概念,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但都必須共同生活在一起。既然自己能住在半伴這麼溫暖舒適的地方,那就把這個家也透過設計帶進育幼院當中。除此之外,他們也舉辦公益露營活動,為宜蘭寒溪部落捐贈教材、整理農地、改造圖書館,希望能夠提升當地部落的生活品質,透過實踐,將溫暖傳遞給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對於陳建福來說,看見伴兒們一個個在工作上獲得成就、成家立業,最後離開半伴,便是讓他繼續推動共居公寓的動力。希望每位漂泊的青年都能透過半伴的陪伴,獲得成長,邁向人生嶄新的下一個里程碑。

↑伴兒圍坐在一起,一起體驗桌遊的樂趣。提供/半伴Apartner Share House

採訪側記

採訪當天我們走進半伴承德時便馬上了解陳建福所謂「家」的氛圍,公共空間中處處可見伴兒們生活的痕跡,當一如親切的向我們介紹共居公寓時,眼中散發的光彩與笑容便是她喜愛這棟住宅最好的證明。在與伴兒們交流的過程中,從未居住或深入認識過共生公寓的我們也開始對這裡產生想像,希望未來有更多需要幫助的異鄉遊子也能來到共居公寓中,追求夢想,走進社群。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38則報導
2,342則影音
724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32

三峽碧螺春茶王 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

2024-11-18
瀏覽:
2,584
推:
2
回應:
0
2:32

絕育救浪浪 台灣之心深入偏鄉離島做動保

2024-11-15
瀏覽:
5,506
推:
11
回應:
0
2:27

初布 將閒置布料做成MIT團體服

2024-11-13
瀏覽:
4,784
推:
1
回應:
0
3:11

1919食物銀行 幫助未獲社福補助的弱勢者

2024-11-11
瀏覽:
4,275
推:
1
回應:
0
2:18

婦女新知法律專線 30年8萬通電話諮詢

2024-11-08
瀏覽:
3,873
推:
0
回應:
0
1:47

魚菜禽共生 馮明芳打造自然農場

2024-11-06
瀏覽:
4,828
推:
4
回應:
0
1:38

宜大成立飛魚隊 以無人機發展低碳農業

2024-11-04
瀏覽:
5,422
推:
10
回應:
0
2:27

慢島劇團用偶戲揭熟人性騷擾 為兒童發聲

2024-10-31
瀏覽:
16,910
推:
3
回應:
0
3:05

教室養珊瑚 吳鎧任帶學童進行海洋復育

2024-10-29
瀏覽:
4,805
推:
3
回應:
0
3:17

視障鋼琴師吳承澐 用創作講述自己故事

2024-10-25
瀏覽:
6,975
推:
10
回應:
0
3:22

半伴共居 讓漂泊青年在城市也有家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650篇報導,共13,17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650篇報導

13,17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