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七崁武術 扎根與傳承

2023/01/09 20:00
8,587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記者 廖葆沅、洪藝晅/雲林縣報導】

清末械鬥四起、治安混亂,對此雲林西螺的仕紳家族聘任多位武師前來教授武功,讓西螺鄉親得以保家衛國,七崁武術也就此打響名號。走過百年,如今的七崁武術轉型成傳統技藝,該如何延續這項無形的文化資產,老、中、青不同世代,透過自身力量,持續扎根與傳承。

群雄並起 西螺七崁三大館號

勤習堂傳人 黃振崇:「清朝末年,整個吏治非常地黑暗,然後整個在治安上面,我們(西螺人)只好靠自己的團練,來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振興社它在西螺街上,由廖氏家族聘請過來的這些武師,他所教授的徒弟,形成非常好(的風氣),所以是一個全民皆有,所以我們西螺街上,包含我小時候,我也都是在練拳頭。再來一個高榮師系統,高榮師,他是勤習堂的,他從泉州過來的,那再來就是港尾,港尾這邊,他們也是聘請了武術的教練,叫做廖金星,他的系統叫做武野館。所以西螺七崁就有這三個系統,然後在這個地方扎根,那向外擴展到整個全島。所以人家說,本島功夫如果要好,就要來西螺這邊學。」

向下扎根 校園處處皆武術

身為三大館號之一的勤習堂傳人黃振崇,對於西螺七崁武術的歷史脈絡十分熟悉。此外,他還有另一個身分,那就是身處教育前線的國小校長。他秉持著「允文允武」的發展精神,安排每週兩次的練武時段。全校師生,不分性別、年齡,都一起練武術、打拳頭。為了讓孩子能夠跟上腳步,他也聘任了青年武術指導老師,年紀輕輕不到30歲的程泓福。

雲林縣立旭光國小武術老師 程泓福:「以現在這種年代來教小朋友,就是不能像以前那種師傅一樣,是用打用罵的,就是我們要慢慢用耐心去帶他們。」

透過耐心指導,帶領他們一步步練好基本功。能看見學生聽到口號後,皆能反射性地做出標準動作,也讓程泓福十分感動。而在訓練過程中,學生也都能從中找出武術的樂趣。

雲林縣立旭光國小學生 曹瑜恩:「我練了六年(武術),每天和同學一起練很開心。」

雲林縣立旭光國小學生 洪德勝:「因為出拳的時候,我覺得很帥。(那你會覺得武術很難嗎?)不會。(為什麼不會很難?)練久了,就不會覺得很難。」

黃振崇校長盡自己的力量,希望將武術融入校園之中。辦學過程中是否有遭遇挫折與反對,他表示讓家長放心,自然困難皆會一一擊破。
雲林縣立旭光國小校長 黃振崇:「在教育這一塊呢,今天在偏鄉,(家長)才能夠放心把小朋友交給我們,那都當作自己的小孩子一樣,家長也都認同我們,所以我們不會說有偏差去帶領這些小朋友,所以其實我們在教育上,要讓家長能夠信任,那信任是要透過情感的培養,跟時間的投入,跟社區的融合,所以這樣子,你在辦學上面、在推動上面才能夠達到融為一體。」

而程泓福,除了是國小武術指導老師,同樣也是帶領高中學生的社團指導教練,對於教授不同年齡的孩子,教學模式也有所調整。

西螺七崁武術文化發展協會秘書長 ​​程泓福:「在國小那邊教學的話,就是他們年齡層通常比較小,可能比較愛玩,然後你就是要有一點教練的那種威嚴,然後到這邊大家年齡層其實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在學習武術這塊,那就是說,希望不要太嚴肅,大家可以輕鬆,但是該認真的時候認真,然後輕鬆,我們當然就是可以放輕鬆這樣。」

如今投入武術推廣的程泓福,其實當初也是誤打誤撞進入武術社,甚至還在社團的相見歡就詢問是否能退社,但經過一次次的練習培養出的凝聚力,讓他看見武術的價值。而剛加入武術社的新生社員,談到加入動機,每一個人也都有不同的故事。

國立西螺農工螺陽武術社社員 陳虹尹:「當初是看那個社團發表會才加入這樣,然後覺得很有興趣這樣。」

國立西螺農工螺陽武術社社員 阮偉宸:「那時候高一本來是熱舞社招生,然後就認識一個學姐,然後後來那個學姐就跟我說,沒關係呀!你就進來武術社陪我一起上社團,然後後來就進來武術社了。」

國立西螺農工螺陽武術社社員 陳虹尹:「(那身為女生有沒有比較辛苦的地方?)我覺得其實就是體力,就是體力的話會比較操,然後大家都還蠻幫助我的,都很照顧我這樣。」

國立西螺農工螺陽武術社社員 阮偉宸:「這邊的話,可能他們(學校同學)會覺得武術社就是來這邊,就是練傳統武術嘛,但是其實就是來這邊做一點運動,然後鍛鍊一點體能,然後偶爾還可以稍微放鬆一下,跟學長姐們聊聊天。」

不忘初衷 以創新突破困境

練習場上,總能看見一位身影,呼著口號、調整團隊站位、細心指導每位社員的動作,他是西螺七崁武術文化發展協會的理事長陳建中,同樣也是西螺農工畢業的校友,他希望每位社員都能感受到武術帶來的快樂與成就。

西螺七崁武術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建中:「名次部分,其實是一個目標啦!但是我覺得在目標之外,更著重的還是學員之間的練習的過程,因為當他們在練習過程是開心的,那明年啦或是後年,他們就願意出來,其實我覺得最重要還是參與!對啊,名次當然我們希望拿到更好,但也並不是那麼的唯一。」

去年(2022年)十月舉辦的西螺七崁武術嘉年華,陳建中率領協會成員與雲林縣街舞委員會的西方街舞相互尬場,兩個風格迥異的元素碰撞出強烈火花,也打破眾人對於武術的既定印象,更吸引許多人的目光。而這樣的創新與突破,是否會遭到老一輩師傅的質疑,陳建中有自己的看法。

西螺七崁武術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建中:「創新,什麼叫創新?創新你一定要有傳統,你一定要有基本的基礎在。比如說,你在打武術的方面,就是有點就是『半桶水』(學一半),然後你就要馬上來創新,那就變成四不像,那可是你在做一些基本功,或者是訓練過程當中,你本身的一個狀態,跟一個肌肉的肌群(運作),你做了一個動作,就是武術了,所以在做這一個(跨界)結合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就非常地和諧。那師傅上面,他們就會比較不會那麼地,那麼地在意。」

相互輝映 武術風華百年不變

堅守著七崁武術的精神,是他們不變的目標。無論是在創新中尋求突破的年輕勢力,抑或是在教育界深耕多年的校長,這群人依然秉持著初衷與信念。

西螺七崁武術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建中:「到後面武術是一個,外在的一個訓練,但後面最珍貴的、最重要還是內在的一個催化。譬如說心態上,我們今天學習武術,不同於可能打籃球,不同於可能打跆拳道什麼的。其實武術還有卡的很大一個特點,是他們沒有的,那個叫『文化』。」

勤習堂傳人 黃振崇:「因為畢竟我們都五十幾歲了,跳不再像以前那麼地高,動作也不再像以前那麼地快,但是我們會把我們的精神,傳遞給我們的這些徒弟,讓他們繼續去做我們祖先所做的工作,保家衛國、繁榮地方、安定社會,所以這就是我們武術最終的目的。」

文化本該是一代影響著一代的,精神也是一棒接著一棒。老一輩持續傳承著武術的價值,而年輕人透過創新盼能讓更多人瞭解,就如同百年前的西螺,無論是哪個派別、打的哪套拳,守護家園是不變的方向。如今的西螺,依然有一群人在努力,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守護著相同的目標,守護七崁武術。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