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咖啡 破繭而出
【記者顏資蓉、翁敏兒/雲林報導】
古坑咖啡的崛起,在過程當中也遇上了不少瓶頸。其一是東南亞地區咖啡豆大量傾銷台灣;其二,台灣人較少飲用咖啡,古坑咖啡農沈成印提到:「台灣人從以前開始都喝茶,不喝咖啡,所以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在面對這些打擊時,古坑咖啡採取了與觀光產業配合和精緻化的方式突破困境,自2004年起,每年都在古坑舉辦「台灣咖啡節」,希望能夠刺激咖啡銷售率。
古坑咖啡館不同於一般的咖啡廳,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記者翁敏兒/攝影
在咖啡精緻化方面,對於台灣咖啡必須精緻化的原因,嘉義大學農業發展中心教授許應哲表示:「由於我國的平均每人國民所得已超過一萬美元,民眾對食品的要求,已從量改為質,因此,對農業精緻化是有其時代性與必要性。」他認為咖啡因生產成本偏高,烘焙技術有待加強,尚無法與進口品競爭,目前台灣市場占有率不高,未來國產咖啡逐漸增加後,仍然是要走精緻化的路線。而台灣咖啡精緻化的方法,可以維持咖啡的品質,如沖泡技術、沖泡儀器的講究,或是與哪些食材搭配,做出精美的菜餚、甜品、點心等。除此之外,也同樣可以思考,如何將咖啡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許應哲強調:「所有的產品都要本著適時、適地、適種、適量的方式來經營,否則,是無法產生一些新樣貌出來。」
台灣國際咖啡節是由雲林縣長、古坑鄉長與古坑地區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共同舉辦,自2004年起每年舉行,目的在於促進古坑咖啡的銷售率,第一年舉辦前也針對咖啡農進行咖啡種植、蒸煮相關教育。活動內容如咖啡豆品質評鑑、煮咖啡比賽、舞台表演活動以及一系列讓民眾共同參與的大小活動,除了刺激消費之外,同樣提升古坑咖啡品質和生產率。今年咖啡節將在十一月十三日起舉行,咖啡農民均已蓄勢待發,沈成印每年都會參與,對於今年的咖啡節,他笑著說:「當然要參加囉!」
除了享用咖啡和民宿之外,台灣咖啡也製作了各式各樣的商品,從咖啡蛋糕、咖啡蛋捲、咖啡餅乾等食用的產品到咖啡香皂、咖啡面膜等保養品皆有製作。而這些商品大多擺放在咖啡廳中,供民眾品嚐、選購。此外,在古坑農會也有不少類似的商品。這些商品搭上了古坑咖啡的名聲,同樣地也帶動了古坑的經濟發展,許應哲說明:「創意是維持產業發展的不二法門,沒有創意就看不到明天,雖然創意的失敗率很高,可是仍然是要持續維持。」
在面對進口咖啡市場以及消費低迷的情況,古坑咖啡應自立自強,咖啡農與農會共同努力,透過觀光產業、精緻化、舉辦活動和創意商品等創造了許多不同的商機。古坑咖啡再次引起民眾的注意,每到假日人潮湧入民宿和咖啡館,同時咖啡節也成功地吸引台灣人民前往參觀,在2009年咖啡節即有逾50萬人次參與。咖啡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喝咖啡,更是從心底「品嚐」著咖啡種種不同風貌。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