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不容緩 詔安開嘴獅傳承
【記者 廖葆沅、洪藝晅/雲林崙背報導】
詔安客家人大多分布在雲林崙背、二崙、西螺一帶,因地理位置、青年外流等因素,使得文化傳承遇上危機。其中詔安特色的開嘴獅,從以前每一村皆一團的光景,到如今不到四位老師傅能夠出陣。在地的文史協會與舞團以創新方式推廣開嘴獅,希望將文化傳承下去。
靈動獅頭 學員親製獨一無二
北管奏起,氣勢磅礴。舞獅群動,活靈活現。
每頭獅子顏色不同、風格特別,這些都是來自獅頭製作班學生,親手打造、獨一無二的作品。
獅頭製作班學生 吳小姐:「因為沒做過(獅頭),所以就慢慢地學、慢慢地學,這樣很有成就感。」
詔安重武 開嘴獅形象威猛
研究詔安客文化多年的楊永雄老師,談到開嘴獅的歷史演變,話中皆是滿滿的心得。
雲林縣貓兒干文史協會總幹事 楊永雄:「因為我們詔安客的地方,我們的武術團裡面,其中有一個系統,就是港尾武野館,它們的布雞拳會結合開嘴獅,所以變成詔安客家的一個特色。客家人都有開嘴獅,開嘴獅它的型態,其實每個地方會有點不同,北部像是新竹,我們看到的開嘴獅,它就是比較飽滿,臉圓圓,看起來比較可愛。詔安客注重武術,(因為)注重武術,所以它的獅頭看起來要很威猛。」
今非昔比 薪傳之火岌岌可危
有別於閉嘴獅在宗教活動、節日慶典十分常見,詔安開嘴獅的傳承危機迫在眉睫。
詔安客武術團師父 鍾先生:「以前每一個村莊都有(舞獅團),現在都散了都沒了,老的老,年輕人都沒傳承起來,所以很少人,老的都走了,剩下一兩個,差不多和我一樣,差不多年紀,七、八十歲,那都很老了。」
在地合作 「舞」出詔安客風采
為了讓獅頭能夠保存、流傳,貓兒干文史協會與雲林在地舞團合作,希望帶起獅頭踩街遊行的風潮,抓出屬於詔安客的特色。
咚咚舞蹈團團長 程子菁:「我們就只是去用我們簡單的一些腳步,然後跟一些獅頭的動作,去做一些結合,我們還沒有到像傳統舞獅這樣,它們有很固定的的步伐,我們希望慢慢讓它(舞步)有一個脈絡,這樣的教的東西才可以統整、整合起來,那以後如果說,就像我們講的百獅舞動,我們去教很多學校,我們去教很多社區,大家如果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大家都可以跳。」
未來協會也將繼續舉辦獅頭製作班,沒有限制報名資格,凡是有興趣的民眾都可以參加。同時在詔安客家文化館,也有常設展,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開嘴獅的特色及文化。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