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頒發「社造貢獻獎」表示[自己的庄頭自己疼]

嵌入:
文字-A A +A

公民記者:朱水文

 

第一屆社區營造獲獎名單:

社造貢獻獎團體組——新港文教基金會

社造貢獻獎團體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社造貢獻獎個人組——盧思岳

社造創新獎團體組——馬祖青年發展協會

社造創新獎個人組——葉家豪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2022年12月13日出席「第一屆社區營造獎頒獎典禮」,頒發社區營造貢獻獎予3組獲獎團隊及個人,肯定他們的付出與表現。蘇院長表示,政府非常重視社區營造工作,持續透過法令、政策及預算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並舉平溪天燈節、貢寮海洋音樂季辦理經驗,以及日本公務員致函教宗推薦神子原出產的稻米等例證強調,地方如要成功發展,必須適時導入公部門的力量及發揮創意,希望透過此次頒獎典禮,讓各界以獲獎者為典範,相互觀摩學習,使各地社區營造做得更好。 

       蘇院長表示,常言道「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而談到社區發展,則是「自己的社區自己愛」、「自己的庄頭自己疼」,不論社區的好與壞,或一切事務,都與從小在此生長的居民休戚與共、利害相關,因此在地居民最瞭解社區面對的各種問題,也最急切希望解決,讓社區能夠透過一代又一代的力量,源遠流長、持續發展。蘇院長強調,推動社區營造工作,需要對地方有深厚情感的有識之士共同發揮力量,才能讓社區發展愈來愈好,也讓在地居民能夠以社區為榮。

       蘇院長也舉他在臺北縣長任內推動平溪天燈節及貢寮海洋音樂季等活動經驗強調,地方如要成功發展,必須適時導入公部門力量。例如,平溪為人口不到5千人的小鄉鎮,每年適逢平溪天燈節時,聞風湧入的人潮,經常造成當地塞車、垃圾清潔等問題,因此他擔任臺北縣長後,決定改由縣政府舉辦並統一規劃交通管制、公車運輸、垃圾清運及國際宣傳等事宜,一改過去的沉痾,也成功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在千盞天燈冉冉升起時,共同見證「層巒疊嶂、萬籟俱寂、寒夜群山、千燈並起」的景象,同時也讓全世界看到平溪在地特色。另外,貢寮擁有海洋和沙灘等天然資源,為發展當地觀光,他擔任臺北縣長時也於夏季舉辦貢寮海洋音樂季活動,吸引年輕人前來觀賞獨立樂團表演,進而帶動地方發展。

       蘇院長提到,社區營造若能發揮創意並獲得支持,就有機會成功,例如日本神子原是一座生產稻米的小村落,但年輕人口不斷外流,眼看水稻無人收成即將枯萎,當時一名在當地服務的日本公務員即致函教宗推薦神子原出產的稻米,並獲得教宗認同,成功推廣當地稻米,也翻轉了農村小鎮。此外,今日開場帶來動人表演的「尼布恩合唱團」,也要特別感謝高雄六龜區尼布恩牙醫診所陳俊志醫師,投入社區服務輔導當地學生課業,並帶領國、高中學生組成合唱團,讓孩子有不同的人生視野,正因為小鎮醫生遠見卓著,進而帶動政府和民間各方共同響應,一同打拚,持續推動社區營造工作。

       最後,蘇院長表示,「自己的庄頭自己疼」所傳達的意涵是唯有顧好社區,國家才會好,大家也才能共好。而大家在這片土地上共同守住自由、民主、人權等理念價值,讓臺灣成為繁榮開放的地方,希望持續努力做好社區營造工作,讓好的社區成為典範,彼此學習,更臻完善,政府也會持續給予鼓勵,期盼大家一起加油。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社區營造推動至今已28年,最大的成果在於凝聚社區民眾對於自己故鄉的認識及認同,進而成為臺灣許多政策及價值觀最有效傳達的途徑之一。政府於2019年起推動地方創生政策,並非代表社區營造的退場,因為地方創生如果沒有在社區營造的價值基礎上,地方創生是沒有根的,對地方上也會失去主體性。李永得強調,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未來一定是相輔相成的,社區營造獎的辦理即是為了宣示「社區營造一定會繼續推動下去」;同時,也期待藉由社區營造獎,將得獎者的努力及貢獻,與所有的社區互相分享、交流,讓社區發展得更好。

      本屆「社區營造獎」共有來自全國138件績優社造或社會創新團隊報名,由文化部邀集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初審遴選出41件(團體22件、個人19件)入圍者,再由決審會議委員共同審慎評比相關入圍者之具體實蹟,最終選出共9位(組)個人、團體。獲獎者各頒給獎金新臺幣20萬元、獎座及得獎證書。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0.06.18

天地人心

加入時間: 2010.06.18
1,668則報導
65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頒發「社造貢獻獎」表示[自己的庄頭自己疼]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7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7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