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焦慮影響生活 覺察情緒才能幫助改善
容貌焦慮越來越普遍,許多人拍完照後會修圖,為了在社群網站上呈現最完美的自己。經常照鏡子、花更多的時間打扮。也會在意別人的眼光,跟別人做比較,覺得自己不夠好。與其探究容貌焦慮是否為心理疾病,不如找到原因才能設法解決。
「容貌焦慮」是對自身外貌感到不滿意,容易對細微的瑕疵產生執著。為了符合社會的審美觀,現代人會刻意瘦身、整容,或修圖,只要素顏出門就會沒有安全感,陷入焦慮當中。而身體臆形症為一種身心方面的疾病,會出現一些強迫性的行為,例如重複的照鏡子,過度的節食,長久下來,自信心會越來越低落。童伴心理治療所諮商心理師張瑋庭表示:
「我覺得容貌焦慮它其實就是我們內心的不自信所呈現的一個心理狀態,透過這樣子的情緒去轉嫁到我們的外觀上,所以我們會透過打扮自己來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在精神疾病診斷DSM-5裡面有提到就是把容貌焦慮稱作是身體臆形症,那我覺得與其去探究它(容貌焦慮)是不是一個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理解這個容貌焦慮對我們自己的影響,例如說我們會不會因為臉上長一顆痘痘而不去上課,甚至是對於人際、社交上去退縮。」
有容貌焦慮的人會放大檢視自己身上的缺點,而且不分性別、年齡與身材,所有人都可能為其所苦。必須觀察容貌焦慮對生活產生的影響、察覺自身情緒,才有機會擺脫容貌焦慮。張瑋庭說:
「我覺得要緩解容貌焦慮就是要去覺察你的情緒,因為當我們會因為一顆痘痘而感到沮喪,或者是對自己感到不自信,這樣的狀態的時候,那表示我們都受到我們的情緒的影響了,因此我們要去覺察當我們對於容貌感到焦慮的時候,那個焦慮的狀態是什麼,然後我們又有多焦慮呢?又為什麼會因為這樣而焦慮?真正的去看見那個焦慮的存在,可以幫助我們去面對這個焦慮的情緒。」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這種因為外表而觸發的焦慮,當這種情緒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是長久處於抑鬱的心理狀態,就需要正視這個焦慮問題。若無法解決也能試著找諮商心理師聊聊,別被容貌焦慮綁架了!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陳郁茹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