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麻溝十五號 誰聞怨曲兮 誰不悲傷?

文字-A A +A

流麻溝十五號 誰聞怨曲兮 誰不悲傷?

 

※ 這是我們的年輕人面對這個時代的各種選擇,即使眼前是代價,即使是一次一點,痛苦緩慢地改變舊有的惡貌,這塊土地上的人付得起。(歌手張懸) ※

 

流麻溝畔血未乾,海灘風雨魂泣冤!說你有罪你就有罪!說你是匪諜你就是匪諜!不管有沒有起訴,你就得坐牢?不管你有沒有判決書,都有可能被槍斃?其實,黨國時期,法官不是最後的裁判官,法官也得看上面的臉色來判案?這就是「強人」時代下法律規章的虛設與無助?嗚呼,這是個什麼驚弓之鳥的社會?又是個什麼樣焦躁不安的時代?「抓耙仔」猖狂、栽贓者所在都有、為分贓匪諜叛亂案獎金混亂且荒謬的年代,何以致之?孰令致之?

猛虎至,猶可奔;「王師」來,人難存?殺氣直衝天,淒風襲綠島;冤魂不入地,曝屍哭海月!在那恐怖蒼白年代,人人自危,何時「被有罪」,非你所能控制或想像?不管你幾歲也不論你是啥職業,「被有罪」者都得進牢房、被感訓,上學或上班後就被帶走關牢,也許從此就回不了家?有的還被送到火燒島強制「思想再教育」,其實就是去蹲苦牢、受折磨,摧殘你的人格、意志與未來,你為魚肉,黨國當局為刀俎,要刣要殺,隨他?撫今思昔,你或許感慨萬千也慶幸自己不是身處在那種「腥風血雨」的錯亂時空裡!

沸騰時代輩出的沸騰人物。自由民主之得來不是理所當然,而是許多前輩們的犧牲奉獻用血、用淚、用生命所換取的,可說是得來不易!在這些為台灣前途而受苦受難的先賢前輩們的認知裡,「即使慢,馳而不息,縱會落後,縱會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魯迅)」一樁樁可歌可泣的追求民主自由的故事,曾經被埋藏在這個島嶼上,身受其害之前輩們由於政治肅殺氣氛,故在牢獄之災後,大都選擇沉默。所幸解嚴後,這些冤獄冤魂才得以平反、才敢訴說其遭遇,而其個人遭慘無人道的對待及栽贓歷程,經過口述歷史,逐漸將黨國時代諸多狗屁倒灶事一一攤在國人面前,揭開那時臭不可聞的白色恐怖行徑!因此,<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思想犯們再度撕開昔日那段血淋淋瘡疤與不堪回首的記憶,才得重新再面市(據悉,綠島新生訓導處人數最多時達到2千人,1951至1954年間,還有將近百位女「思想犯」)。也許製作這部電影,正是為了激起、激發人們對台灣過往這段不堪歷史的深究與深思。這慘烈的故事就這樣傳揚開來,生於斯、長於斯、教於斯的台灣子民,你應該主動去了解曾經發生在這蕞爾小島的苦難故事!因為沒有他(她)們犧牲奉獻的打開血路,豈有台灣今日的民主自由?

歷史的法則過往是很殘酷的。對二二八事件及後來白色恐怖之諸多史料早有一些涉獵,惟百岳老查這次看了<流麻溝十五號>的電影,再去閱讀《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這本原著,對那個時代的荒唐、荒謬、無人性、無正義、風聲鶴唳的肅殺氛圍,感受就更清楚、更直接又更深刻許多!內心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與沉痛!那種深沉的憂患與無可奈何的遭遇及處境,透過充滿感情的聲光影電及文字,將受難者的心聲以及時代的苦難,不慍不火地訴說出來,讓閱聽大眾之心緒為之震撼不已、澎湃不已。心想,再怎麼苦難、再怎麼危疑震撼的煎熬,仍然無法枷鎖台灣子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意志與決心!只要能好好對當年的黨國提出質問,問題本身也許即是答案?看了電影及書籍之後,有些提問是值得去好好省思的:

1.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說,「我一直在反省,我到底做錯什麼?」因為很多受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犯了什麼法?更別說是會被莫名的槍斃!

2.1950年代那段長時期,黨國體制下,何以不像二二八時期那樣的直接殺戮?而對這些政治受難者的「思想犯」,改以設立樣板監獄,如在綠島設立「新生訓導處」,雖說對政治犯進行監管、思想改造,假借以司法之名來究辦,實則行凌虐之實?從結果論來看,當年在綠島所謂的「思想改造」,其效果幾乎等於零?

3.當年,有些人包括高中生、大學生以及多多的年輕人等,有的只是好奇看了幾本被認為不該看的書、唱了幾首「敏感」的歌、甚至什麼事也沒做、有的年輕人在言行上表現出追求正義的熱情等,就在學校或職場上「被消失」,被認為是「叛亂行為」,而輾轉送到火燒島去隔絕、感訓、教化、蹲苦牢。凡此,今日實在難以想像當時人心的惶恐、莫名與無助?

4.當年抓匪諜是風聲鶴唳的,寧可錯殺一百也不能錯放一人。律師呂秋遠在專文中提及,「匪諜的所有財產全部沒收,三成是檢舉人獎金、三成五是承辦人員獎金、三成五進國庫。」會不會因為「獎金」措施而使得匪諜的人數竄升,無端造成多少冤獄冤魂?(當年也確實抓到一些潛台的共產黨員)

5.在那個肅殺的年代,從檔案資料看來,那些思想叛亂案中被槍斃的受難者,幾乎在行刑前都顯露出笑容(槍斃之前與之後都要拍張照片存證)?受難者這臨難的微笑,是想表達出什麼意義?

6.設若蔣介石從中國「轉進」台灣後,不採取高壓恐怖統治,還有什麼手段可以讓台灣度過那些風雨飄搖、內憂外患的年代?

如何綠島冤魂在,風雨時聞鬼唱詩?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中國的劉曉波說:「一個殺人的政權,是令人絕望的;一個容忍殺人的政權和冷淡被殺亡靈的民族,更令人絕望;一個大屠殺的倖存者無力為死難者討回公道,又尤其令人絕望。」的確,時代的紛亂使人民生活如螻蟻,生命不值一顧、一嘆?忽忽又過了數十個春秋,舊時的慘烈遺韻都逐漸在風煙中褪散,也逐漸被海量的資訊所淹沒在歲月陳跡裡,而期盼透過如此的口述歷史化為最真實動人的文字、改編成電影或製作紀錄片,不但讓發生在台灣這島嶼上的歷史不會斷鍊,還要讓這段慘白的遭遇成為台灣歷史上不可抹滅的警惕亮點。嗚呼,「犧牲血肉尋常事,莫怕輕生愛自由。(羅福星)」逝者如斯夫,抬起頭,迎著風,悵然凝望海上若隱若現的火燒島,不禁讓人發出一聲蕭蕭的悲鳴,憑弔痛心哉!

~  百岳老查 2022.11.21.

 

附 記:

死者已矣奈何天,綠島陰霾默無言,遊魂冤鬼自相泣,只恨黨國殺紅眼!嗚呼,已極夢中苦,復作苦中夢,嘆只嘆,舊冤難翻,難翻人生驟變調,輾轉愁無寐,酸辛淚有痕,心不能甘,情不能已!據2022.10.24.民視新聞指出,哀戚的配樂,搭配主角們傳神的演出,電影<流麻溝十五號>改編自曹欽榮的《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一書,也是台灣首部將女性政治受難者的故事搬上大螢幕。照片均截圖自該片電影之劇照。講述1950年代女性政治受難者,到綠島集中營進行思想再教育的真實故事。

百岳老查回應1:

有網友留言說:「電影就是電影,觀賞就好,不要拿電影借題發揮,甚至拿來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百岳老查回之曰:

透過電影、戲劇、繪畫、音樂、文字等方式,對歷史過往提出詮釋、批判、乃至重新解讀,就是要喚起人性最基本的良知,去審思歷史事件,進而從歷史汲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因此,電影將不再只是電影而已!有些歷史事件對當時的一些人民造成戕害、奪走生命,甚至連人的靈魂也被掏空?此舉,往往埋下社會間之仇恨、對立,沒完沒了?是以,要透過教育及藝術等方面的「再說明、再教育」,揚棄那種「阿Q」式的心態,用正面的態度、心思去面對歷史的過往而不是逃避,進而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創造更好的發展! 百岳老查 2022.11.21.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6.02.04

winda tsai

加入時間: 2016.02.04
737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流麻溝十五號 誰聞怨曲兮 誰不悲傷?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1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1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