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民小立委 桃山之女林瑞霞
【記者葉矜青/嘉義報導】
當問起林瑞霞是個什麼樣的人時,吳慧鳴說:「林瑞霞是位很柔軟、很懂得社會關懷的人,以她細膩的觀察角度,提醒我們去看、去關懷某些事情。」即便社會對女性存有傳統迷思,認為女性應該以自己的家庭為主,林瑞霞仍舊不放棄對社會付出關心,甚至走出家庭成立桃山人文館,聚集眾人的力量一起為社會付出。
桃山人文館的成立起因於林瑞霞的養父母,為了紀念養父母無私的愛以及對自己的培育,林瑞霞在2002年將養父母遺留下的房子重新整修,並各取父母名字中的一字合成館名,同時具有紀念先人,以及與嘉義桃城地形和依傍阿里山相符的意義。會這樣命名,是因為林瑞霞希望桃山人文館不只是她自己的館,而是所有對公共事務懷抱熱忱的人能一起為城市遠景奮鬥的依歸。
林瑞霞與戰友。由左至右為吳慧鳴、林瑞霞、李孟峰、林砡朱。 記者葉矜青/攝影
林瑞霞從1998年起3次參選市議員,更在2008年投入立法委員選戰,雖然接連受挫,林瑞霞仍秉持「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的理念努力不懈,更加投入公共事務,並持續參與選戰期盼以更為廣泛的影響力做事。友人林砡朱說:「讓真正有心為社會做事、盡一分心的人從事官職,也許更能以其影響力做更多事。」因為社會關懷是林瑞霞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因此,即使在投身社會民主改革運動後,數次受到落選或行動成效不彰的打擊,林瑞霞也從沒想過放棄。對此,與林瑞霞透過發起活動而認識的李孟峰表示,他們是為了人民、為了週遭朋友以及這個社區默默做事,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以實際行動去改變這個社會,讓社會更好。
林瑞霞於2005年推廣林業文化時的產物。 記者葉矜青/攝影
林瑞霞表示,民主不是選舉,而是對話,因此期盼能以「大公民小立委」的身分監督政治人物。也因此,2005年嘉義市政府決定在嘉義郡役所的基地上,耗資22億興建北棟大樓時,林瑞霞毅然決然地站出來反對,除了這項計劃不符合都市更新計劃原理外,更重要的是,嘉義郡役所已是嘉義市區碩果僅存的人文地景。在經過請願訴願一再遭受駁回後,更於2009年3月底對嘉義市政府提出行政訴訟,徹底展現不退縮的決心。
在多年來的行動中,林瑞霞感到最得意的一次,是在她仍任教於嘉義高中時。當時負責教授公民教育的她,帶著學生遠征立法院對髮禁提出抗爭,林瑞霞認為,以實際的行動讓學生知道自己擁有的權利,才算是真正的公民教育,然而卻也因為此次的行動讓林瑞霞成為學校的公敵。雖然此次行動沒有真正成功,校內教職員更是議論紛紛,認為學生最重要的就是升學,林瑞霞卻帶著他們學叛逆,行為有失教師身分,但是在髮禁解除之後,林瑞霞接到了校方來電表示希望能採訪她,因為在整個嘉義高中裡,只有林瑞霞敢於帶著學生行使應有的權利。以往的任教經驗,也促成了林瑞霞對目前教育體制的高度關心,林瑞霞說:「教育不應該成為愚民和奴化的工具,而是教導學生合法使用個人權利的良策。」林瑞霞期望教育能著眼於孩子的個人特質,而非一味追求高分、名校,她認為,唯有這樣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快樂長大,並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
對於未來,林瑞霞有三大焦點,分別是國家前途、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以及教育改革。林瑞霞對台灣政治及社會的高度關懷,是促使她採取實際行動努力不懈的因素,期盼能早一日達成目標,落實主權在民,建構台灣人民主體性尊嚴,讓這個社會更平等、自由。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