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他人 快樂自己」 螢火蟲助學計畫協會 幫助夢想永不滅

文字-A A +A

張紘瑋|報導

 

  乍看螢火蟲助學計畫,可別以為是在保育螢火蟲。臺灣偏鄉地區有些孩童因 受限於家庭經濟因素,國中畢業後即失去升學機會。這項助學計畫就是尋找有 心向學的偏鄉孩童,長期贊助其學費及生活費,期望藉由陪伴和教育,讓他們 能夠翻轉未來。螢火蟲助學計畫協會理事長王圓說,截至目前已誕生105位「 螢火蟲」。

  曾在救國團服務的一些成員喜歡聚在一起遊山玩水,後來組成嚕啦啦休閒車 隊,希望能邊玩邊做公益。他們在出遊時意外發現偏鄉地區有不少陷入失學窘 境的孩子,便於2005年底發起這項計畫,2016年正式成立協會。

  「造福他人,快樂自己」,這是中華民國螢火蟲助學計畫協會所秉持的理念 。為了篩選出優秀的學生,「螢火蟲」除了要符合有心向學、品行優良、家境 清寒這三項基本條件,申請過程也必須經過學校推薦、書面審查、家庭訪問 ......等程序,通過後方能成為「螢火蟲」。

天使陪伴孩童成長

  而每位「螢火蟲」身邊,都會有一位「天使」從旁陪伴與照顧,「螢火蟲」 在生活上或心理上如遭遇任何疑難雜症,「天使」就能成為他們的抒發管道, 並提供他們生活中的資訊。倘若孩子們有遇到法律或家庭糾紛......等問題,他 們也會予以協助與關懷。

  為了保護受幫助的孩子,王圓表示,天使基本上是由螢火蟲助學計畫的團隊 成員負責擔任,篩選機制也相當嚴格。若隨意交由外人擔任,在不了解對方的 情況下,無法達到保護孩子的目的。

  「之前有一位孩子面臨法律訴訟的問題,但這位孩子的家庭功能並不健全,藉由我們的協助下,事情順利解決。」螢火蟲助學計畫協會副理事長林夢萍說。

  這位孩子後來告訴林夢萍,在遇到天使後,他認為天使就是他心中「有用的大人」所具備的樣子,也希望自己未來能成為一位「有用的大人」這段話讓林夢萍印象十分深刻。 「從沒想過我們的經歷,可以變成別人的助力。」

  「讓受到幫助的孩子好好長大,未來有更多可能」是螢火蟲助學計畫的創立宗旨,也是初衷。

  「一些家境較清寒的孩子,家人會希望他們從事醫護、軍警或公務員……等相對穩定的工作,但在螢火蟲助學計畫的幫助下,這些孩子的發展與選擇會更多元,能讓孩子們走自己想走的路。」林夢萍說。

  雖然支持者眾多,但協會平時不接受捐款,而一年一度的「螢火蟲嘉年華會」攤會收入,是助學計畫的唯一資金來源。王圓覺得,嘉年華會的收入,是來自支持者們的善心,因此收到的每一分錢都必須花費在孩子們身上,這也是對廣大支持者的責任。

  文大法律系二年級的楊景如,在今年三月時到螢火蟲嘉年華會擔任志工。曾受過螢火蟲助學計畫幫助的她表示,來到臺北念書後,才有機會到嘉年華會擔任志工,也希望能藉此,作為對協會的一點回饋。

  楊景如就讀國二時,在師長的推薦下,成為「螢火蟲」。她說,在學習與升學的過程中,天使會不定期傳訊息關心她,甚至提供教科書或課外書。升大學後,每逢生日或聖誕節,天使也會買禮物送給她。

  楊景如在國中時,就立志未來要就讀法律系,如今,她成功圓夢。她很感謝協會,因受到資助,在求學的道路上,為家裡減輕不少負擔,也讓她更努力於課業上。

協會付出不求回報

  然而計畫在剛開始執行時,知道的學校不多,加上當時社群媒體不發達。林夢萍表示,在跟學校洽談的過程中,就有遇到校方人員抱持懷疑的態度,懷疑他們是不是詐騙集團。甚至有學校詢問,若孩子們受到資助,那是否要相對付出什麼?他們則回應不用,並向校方說明他們只是單純提供陪伴和資助;校方收到回覆後,便很開心地一同投入此計畫。

  2016年,螢火蟲助學計畫創立滿十週年,此時已有上千人支持這項計畫,於是他們決定正式成立「中華民國螢火蟲助學計畫協會」,並繼續帶著初心不斷向前,幫助更多學童翻轉未來。

  王圓說,曾有「螢火蟲」表示,未來希望能從被幫助的「螢火蟲」,轉身成為幫助他人的「天使」,令她聽了相當感動。透過螢火蟲助學計畫的幫助,偏鄉學童們有更良好的發展,並在自己追求的領域中閃閃發亮,令王圓、林夢萍等協會成員感到欣慰,也期許螢火蟲的光輝,能不斷蔓延下去。

■協會致力於幫助偏鄉學童,關心陪伴他們完成學業目標。 (圖片來源:螢火蟲助學計畫協會提供)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5.22

文化一周

加入時間: 2007.05.22
747則報導
380則影音
34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造福他人 快樂自己」 螢火蟲助學計畫協會 幫助夢想永不滅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77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77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