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主題是「守土衛國、你我同行」,而檢視近三年主題,可見蔡總統明白,台灣危機是不團結、無共識,分歧嚴重。蔡總統任期只剩一年多,該如何帶領走國人走出危機?
圖片:翻拍總統府網站
檢視蔡英文總統執政之後歷年國慶主題,整理如下:
2016年「堅定向前、讓國家因改變而偉大」
2017年「更好的台灣」
2018年「民主台灣照亮世界」
2019年「堅韌之國前進世界」
2020年「團結台灣自信前行」
2021年「共識化分歧、團結首台灣」
2022年「守土衛國、你我同行」
如果國慶主題是反映現況,總統致詞文告是治國方向。從2020年至今,主題都強調「團結」;而從去年總統國慶演說主題「共識化分歧」到今年「你我同行」,恰恰反映出台灣當前內部不團結、無共識、分歧嚴重等現象。
「抗中」意味就是「對抗中國」,這「抗」有「對抗」、「抵擋」、「不順從」等意涵。既然要「對抗」,在戰略上就要有「準戰爭」心理準備。既有如此,如何團結朝野共同對抗中國,就是當務之急。而在戰術上,就要要有計畫對中國撤資,漸漸終止經濟、文化等交流往來。但是,有可能嗎?台灣現在對中國貨物佔比創又創歷年新高,這餅捨得丟嗎?這幾年兩岸關係緊張,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最近兩年台灣移出人口比移入多,在台居住人口正在減少,這又反映什麼?
總統在今年國慶致詞呼籲北京當局「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的選項」,並表示「期待在兩岸邊境解封之後,能夠逐步恢復兩岸人民之間的健康有序交流,進而舒緩台海緊張的情勢。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我們也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找雙方可接受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這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看到總統的演說與目前民進黨與其側翼在選戰形塑氣氛,筆者深覺自相矛盾與衝突;如果了解缺乏團結和共識等現象是台灣當前最大問題,是否應該主動放下身段,與朝野各領域與政黨領袖好好坐下來對話,尋求最大公約數,應是政府的責任。否則我國內部分歧問題若未能解決,無論對台灣本身、兩岸關係、國際社會等發展都不見得是好事。
文:何宗勳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