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癮家庭服務專業處預計能精進教育訓練實錄 | 耀家專案活動實錄 (下)
2022臺中市藥癮家庭服務專業處預計能精進教育訓練實錄
以連結轉化成癮與創傷開放式對話-藥癮家庭之運用策略 / 郝柏瑋 荷光性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
(圖為郝柏瑋諮商心理師回應成員提問)
開放式對話起源
「對一個人來說沒有什麼比沒有得到回應更可怕的了」-Mikhail Bakhtin
1980年代,於北歐芬蘭的希拉布蘭省創立30年的系統性合作方式,開始思考如何更人性對待精神障礙患者,因此開始發展以當事人及其家人需求為中心的服務,發展一項因應社會心理困擾與早期危機干預的服務模式,取代以專業人員知識框架為中心的服務,結合專業人員、家庭及人際網絡相互合作。
開放式對話過程的重要精神是盡可能地相互傾聽,讓人們對於自己的治療發表意見,互為主體、鼓勵表達,且去專業化沒有階級的對話方式,每個人可以發表意見。
開放式對話流程
申請開放式對話入家後,專業人員會於24小時聯繫,並安排專業人員一同入家進行家庭會議,一同討論目前的危機和困境。
開放式對話會議的精神
1. 回應與重覆語句:避免過早詮釋與判斷
2. 反思透明化:資訊與決策歷程公開
3. 注重心理資源:賦能
4. 去病理化:權力位階平等
5. 容忍不確定性:避免不成熟的決策
6. 定調會議的內容
7. 讓對話延續下去
開放式對話的七大重點
1. 立即回應:
•24小時內回應,並安排招開會議,會議進行公開透明且平等。讓當事人充分表達需求、感受及經驗。
•回應當事人的話語:使用當事人的語言、語句。
•回應式聆聽:留意當事人如何描述故事。
•適當沈默:不急著將話語塞滿當下情境,適當感受當下氛圍。
•關係動力看待症狀:關係中的症狀是由系統中的所有個體一起共構的,而關係連結的斷裂是需要有人協助才能重新把故事說出來。
2.納入社會關係:動員知道問題的人一同參與討論。
3.彈性:以「當事人和家庭成員需求」為導向,不斷滾動式修正服務形式。會議地點可共同決定:從案家到醫院、學校、診所等。
4. 確保有人負責:所有議題都能開放、公開地在團體面前討論,且須有人安排開放式對話會議。整個治療歷程都有同樣的團隊負責。
5. 心理延續性:視需求延長服務,不主動結案,若再發生危機,同樣的團隊可再次出動。
6. 容忍不確定性:建構足夠安全的歷程,病對於不同方法保持開放。
7. 對話性:強調產生對話,不改變家庭或當事人,仔細聆聽人們說的話,但不過度詮釋。
藥癮家庭相關支持策略
1. 成癮需要伸手可及的資源,而非遙不可及。
2. 反覆復發是正常的。
3. 避免孤立。
4. 我們常常忽略個案的背景,是什麼樣的過往歷程影響了他。
5. 人是會變的,改變是常態,並非線性因果。
以精神危機家庭對話示範-以藥癮與精神共病的家庭為例
伊甸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 郭可盼社工督導 葉雅欣個管員 游鯉綺志工 陳宣妤志工
(伊甸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左為葉雅欣個管員,右為郭可盼社工督導)
認識伊甸基金會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
從2004年創立活泉之家,近20年來透過運作各種創新方案,提供精神障礙者人際互動,同儕互助團體發展、藝術教育工作者培力、社會宣廣等倡議,精神障礙者常無法進入職場,藉由創作能讓個案有版權之收入;2012年與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攜手開辦精障會所-真福之家,提供設籍或居住於台北市身心障礙證明之精神障礙或精神疾病重大傷病卡或身心診斷證明的會員服務,以會所模式進行,提供工作日及職場銜接等機會,強調共同經營精神,讓會員共同安排生活、任務及營運等事務;2015年創設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提供諮詢服務、家屬照顧者培力服務及政策倡議,結合在地家屬,期望家屬照顧經驗傳承,也讓家屬有機會發聲;2021年創建敲敲話行動入家團隊,以芬蘭開放式對話精神,提供雙北區面臨精神議題危機之家庭入家服務。
團隊以主動介入、生活支持、以需求為導向、納入社群、資源合作以及跨專業團隊來回應家庭困境。於2020年至今,敲敲話團隊承接家庭衝突、自傷傷人風險、家屬負荷過高、生涯變故及家庭變故的多元複雜議題。
過程中建立對話機制協助家庭處理危機,幫助家人降低焦慮與不安,建立面對危機的新機制,形成對話習慣,協助調整家庭互
動。對話中聚焦討論在討論生活所面臨的困難,彼此分享經驗,幫助形成連結。團隊與個案的對話也能形成示範,幫助家庭學習健康的溝通技巧,練習調整家庭互動方式,以團隊的力量支持個案。
服務模式的申請流程:
接獲服務的申請時協助受邀者釐清參與脈絡,並協助成員表達期望、需求。當天演練以如何開啟第一次會議為例,進行40分鐘對話,後20分鐘觀摩討論,最後10分鐘綜合討論。
會以入家團隊、家庭及資源網絡工作者共同進行。通常以3-4人為一組入家進行家庭討論(實際服務狀況單次進行90-120分鐘),並於過程中彼此分享觀察及感受,幫助當事人及家屬理解第三者、旁觀者的視角觀察,幫助當事人及家屬覺察深層感受,讓對話能有不同轉折。
案例演練:
當事人27歲,有藥癮、愛滋、人格議題等多重身份。孩子期望被案母理解,因此邀請案母參與開放式對話。 講師邀請個案分享人格議題如何影響生活、對於人際的擔憂、無法進入社會的手足無措、工作不穩定的現況。
此外也邀請案母分享對於個案的觀察及想法,以及個案的物質使用如何影響生活的心情、感受。過程中講師協助個案具體分享,當情緒來時不被理解又期望被理解的矛盾心情;也協助案母分享對於個案的期望是希望個案能多照顧自己。 最後由團隊成員對於剛剛討論的觀察、看見,促進當事人與家屬彼此之間的關係轉向。
(圖為敲敲話團隊演練過程)
(圖為小組討論) (綜合座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