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請問郝市長:33層樓的旅社與25層住商大樓為何是首樁社福BOT案的附屬設施 系列報導113

2010/09/08 19:38
2,351次瀏覽 ・ 2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網站有廣慈開發案的網頁

http://www.bosa.taipei.gov.tw/i/i0100.asp?l1_code=47

可是很奇怪這個當初郝龍斌市長誇耀的首樁社福BOT案卻沒有誠實說明開發現況。台北市政府為何隱瞞首樁社福BOT案將有33層樓的旅社與25層住商大樓的事實?

網頁上寫著:

「本市廣慈博愛院及福德平宅,分別於民國58、59年興建,作為本市長者及低收入戶照顧安置場所,由於地上建物老舊,土地低度利用,已不符使用效益,本府為活化土地資源,兼顧弱勢族群權益,採「都市發展與社會福利兼顧」方式規劃再開發,並結合民間資源,以BOT方式投資及營運,期將本基地打造成為「活力健康‧樂活臺北」的多元社會福利園區,規劃23,000坪社會福利設施、5,000坪公園綠地、汽機車位各500格及附屬商業設施,可提升當地社區之生活品質,帶動經濟發展並創造市民福祉。 」

這個所謂的附屬商業設施,可是33層旅社和25層住商大樓。

照片

為什麼社會局不在網頁上提出來彰顯一下?難道不說就不存在嗎?

是不是也覺得郝市長一上台的首樁BOT社會福利案件,弄出來個旅館與住商大樓,實在不搭嘎。歷史上將如何交代屬於社會福利,也就是社會救助弱勢團體的土地資源,在不知怎樣的英明睿智考量下,成為財團的營利工具!

請解釋一下為何這些巨型的建築,為何是屬於社福園區的附屬商業設施?也請說明這附屬商業設施到底有多少坪?通常沒寫出來的數據,都有問題,怕見光死嗎?

而汽機車位的數據也少報。汽車位有1754個,機車有1838個,遊覽車有20個。社會局忘了嗎?不知道這麼多個車輛在這裡進進出出,空氣品質會好嗎?適合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安養嗎?請政府定義如何達到政府白紙黑字的目標:「可提升當地社區之生活品質」

 

而網頁上的名詞「多元社會福利園區」,不知道是怎樣的定義,也想請政府說明。

照片

 

寫市長信箱,我問以下的問題:

案件編號(Case Number):MA201009090063

1. 請解釋一下廣慈BOT案的33層旅社及25層住商大樓的建築,為何是屬於社福園區的附屬商業設施?就我所理解的社福園區是屬於社會對弱勢族群的救助是吧。兩者似乎沒有合理的關連性!

2. 也請如同社福與公園一樣,說明這附屬商業設施到底有多少坪?

3. 汽機車位的數據也短缺。汽車位有1754個,機車有1838個,遊覽車有20個,對不對?

4. 不知道這麼多車輛在這裡進進出出,空氣品質會好嗎?不就等同於住在集中停車場旁邊嗎?請問當時煙囪高聳入雲,是為了什麼?現在會有這樣的設施嗎?現在的空氣品質,適合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安養嗎?

5. 請政府定義如何政府所謂的「可提升當地社區之生活品質」,指得是怎樣的定義?空氣品質劣化是必然,在此地活動的人口較之前增加多少?噪音的影響也不可不提及吧?有老人與身心障礙者的集中安養,將來救護車進出,也勢必提高環境裡的背景噪音值。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謝明海 (未驗證) ・ 2010/09/08 20:56

任何再好的制度,一經過台灣政客之手就會變質或質變。所以 BOT 案,往圖利和貪污去想就相去不遠,雖不中亦不遠矣。

謝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