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觸法比例近年上升 家扶籲「安心三劑 防護有力」 一起好少年
台灣人口呈現負成長趨勢,少子化現象更在近年獲高度關注,其中少年人口數至2021年已下降至5.23%,然少年嫌疑犯在犯罪嫌疑人總數佔比近年卻呈現上升趨勢,觸法類型中「詐欺背信」、「妨害秩序」更在五年激增最多(表1-3),值得關注。家扶基金會今(28日)公布《少年生活與法律觀念問卷調查》,並邀請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北投少輔組陳必豪督導員與少年代表們,共同探討少年觸法議題,也為即將來臨的暑假,生活接觸面更加多元提出呼籲:「安心三劑 防護有力」一起好少年,幫助孩子安全健康度過這個階段的成長,順利邁入成年。
詐欺背信為少年觸法之最 缺錢時,超過1/3少年選擇自己賺
據《少年生活與法律觀念問卷調查》顯示,少年每月平均可使用金錢為1,329元,且以生活及學習用途為使用多數;然當感覺金錢不夠時,兒少就會想要自己賺錢,其中超過1/3少年有這想法,高中職階段更近半數。20歲的阿忠,回憶少年時期,因有金錢需求而透過朋友介紹擔任「送貨員」有豐厚高薪,當時雖對工作內容、收貨人身分皆無多探問詳情,直至驚覺有異而抽身,轉而從事正規打工;也曾經聽聞同儕向獨居老人推銷靈骨塔,收款後不知去向等詐騙行為。近年「詐欺背信」穩居少年觸法類型首位,此犯罪性質以詐取錢財為目的,詐騙集團善用新型態科技或娛樂環境來誘惑有經濟需求的少年;少年雖在詐欺相關法律有高度認知,然缺乏社會經驗或困於急切的金錢需求,即使有觸法疑慮,但在精心話術與推聳下就容易漏網。親職專家澤爸說:「家長可以給予適度的零用錢,再放手讓孩子從零用錢中學習負責,也需同步了解孩子開銷習慣,不夠花用時亦可一起討論非拒絕給予,重要的是透過溝通與對話,引導孩子的金錢與理財觀念,也需要提醒孩子外部環境的陷阱勿因錢財被誘惑。」
少年行為是否觸法需謹慎正視 留意不適當從眾行為或好奇心趨使
現就讀五專的小夫,求學過程身邊不乏喜愛玩耍、重心不在課業上的同儕,曾有同學在校外玩笑開過頭演變為相互嗆聲、反目成仇,雙方各自約伴談判,過程中自己曾受邀齊去壯大聲勢,但他以準備考試為由婉拒,最後事件演變為聚眾鬥毆而遭警方移送法辦。2020年刑法「妨害秩序」條文修正,為強化預防而放寬認定要件,故類似前述群聚鬥毆事件修法後更易定罪,觸法人數在近年激增的另一思考層面,也需強化少年對行事更需審慎。《少年生活與法律觀念問卷調查》顯示,有近三成少年認為「聚眾生事」非屬觸法行為,近兩成少年同意「面對衝突談判,多找一些人,有助壯大氣勢」。調查也發現,有11.5%的少年會隱瞞家人參加危險活動;且曾跟朋友或同學一起做觸法事情的少年,多為「好奇有趣而嘗試」、「覺得很酷」、「可以宣洩情緒」。即將邁向成年階段的少年,判斷力難免未臻成熟,除謹慎言行外,與親師等支持網絡或專業團體交流困惑,都是知法守法處事良方,勿因義氣從眾、好奇嘗鮮而逾越了社會控制的防護底線。於少年警察隊服務的陳必豪督導員分享:「實務上的觸法少年本性多是善良,未必真心想做不好的事,其觸法發生原因很多,包括缺乏法令常識、誤信同儕慫恿、情緒衝動難以控制等;另一方面來說是不夠成熟,不懂得保護自己。這時候就需要法律來提醒少年一下,願意接受輔導大部分都是有機會改善。」
助少年邁向快樂且獨立自主的成年 「安心三劑」 防護最有力
每一位兒少都是獨特且擁有潛能,這個在培育勇氣、品格與良知的階段,需要社會網絡幫助其順利培養自尊、安全與健康。《少年生活與法律觀念問卷調查》,兒少家人會用負面言語、行為來管教(表2-7);進一步與前述會隱瞞家人參加危險活動者交叉分析,更高達70.2% (表2-8)。少年看似自主行徑若少了支持網絡關心,走在觸法邊緣的鋼索上將步步驚心;若重要家人慣用不適當管教與互動方式,孩子更容易被推向自我毀滅的深淵。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林秀鳳處長表示:「家扶基金會推動兒少保護已35年,提供兒少與家庭多元服務,致力注入穩定的力量。少年的成長階段正奔放也欲自主,但仍需要關懷陪伴才能順利發展,以台北青角的社區工作模式為例,主要協助兒少滿足成長需求與人際發展,更期在少年迷茫冒險時,協助兒少能作出正確判斷、強化預防。」
逢迎接即將到來的暑期,少年生活接觸面更多元寬廣,家扶提出「安心三劑 防護有力」:以知法守法、遠離陷阱、關懷防護的,幫助少年正確行為、遠離風險、邁向快樂且獨立自主的成年。
「基礎劑」 知法守法:具備法律知識,落實於行為中
「快篩劑」 遠離陷阱:主動諮詢求助,作出正確判斷
「加強劑」 關懷防護:家人支持關心,陪伴並助發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