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節流」|不再分雨季旱季的未來,讓用水成為一種態度
百年大旱,衝擊台灣迫使改變
台灣因地勢高聳陡峭,河川短小流急,極不容易留住雨水,再加上人口稠密,每年每人可分配的降雨量僅有世界平均的1/5,已被聯合國列為全球排名第18位具缺水危機的國家。
2021年發生的全台缺水危機(百年大旱),有如 「暮鼓晨鐘」 (Wake-up Call),所有水庫幾乎見底,影響全台農業、工業甚至是電力供應,使得全國上下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政府除了加速開鑿水井、海水淡化、伏流水等工程外,還增加工地取水、跨區引水等措施。
▲2021台灣百年大旱讓位於桃園的復興區幾乎無水可用(水塔見底)
度過乾旱危機靠的不是更多的水庫,而是用水方式
農業灌溉有80%是以河川水與地面水,只有10%是取自水庫的水,跟大多數使用水庫水的民生、產業用水有著很大的差異。
或許居民會質疑:「乾旱不是結束了嗎?我們不能回到『正常』用水嗎?」不幸的是因為全球持續暖化及氣候變遷,「旱季不會結束!」倘若存有「旱季已經結束」這樣的想法,就會放鬆警惕,不再思考及改變用水的習慣。雖然偏鄉灌溉用水僅取用山泉水,因著去年旱災的衝擊,促使蒲公英希望基金會與部落居民調整思維與策略。
▲面對無水可用的種植窘境,只能到處找水車支援,但仍是杯水車薪
▲雖然偏鄉灌溉用水僅取用山泉水,因著去年旱災的衝擊,促使蒲公英與部落調整策略
落實「節流」,留住得來不易的恩澤
為了提高部落民生與農業供水量,水資源管理是重要關鍵。
第一階段在原有水管修復工程上,除了從水源地到主要儲水塔,再到部落的5公里水管修復與汰換工程持續進行外,第二階段增加兩區段間蓄水塔建置,一來可落實需求使用分段蓄水作為儲備,二來為防堵因滲漏而造成末段供水不足。公共參與援助計畫的本期工程著重雨季來臨前,於部落廣場旁新增20噸儲水塔與供水管建置工程,提高未來溢流到部落的蓄水量。
▲水資源修復計畫的第二哩路開始,20噸儲水塔施作
▲水資源修復計畫的第二哩路,進水管線施作
▲水資源修復計畫的第二哩路,主供水管線施作現況
邀請您,以行動支持公共參與援助計畫 https://lihi1.cc/eWet4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