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聲公益協會培育在地青年 輔助弱勢族群興起社會正能量
採訪/許尹羚、編輯/邱羿慈
社團法人桃園市角聲公益協會關懷並幫助桃園在地弱勢族群,與地方及政府組織的資源進行連結、整頓,透過「整合培力與人力資源」、「將資源有效給予需要對象」、「使青年成為在地榮耀」的過程,以達到「幫助青年個人及生命發展」及「促進青年與社區共融及活化」之目標,藉由舉辦公益市集、志工服務及餐券服務等方式,促進全人關懷,建立社會安全網,並帶起社會正向能量。
青年創意與專業被發揮 讓城市更加美好
「社會中有許多隱藏的需要及被埋沒的夢想」——受訪時秘書長蘇慧賢說道,起初欲發起角聲公益協會,在於秘書長的友人表示:「桃園不好玩」。在此落地生根十二多年,一直懷抱著同一個夢想,希望看見桃園繁榮、看見青年願意留駐這座城市,在地創生,便努力透過各種的方式,既能滿足地方聲音的需要,還能將青年的創意發揮出來,促使桃園更加美好,為落實祝福行動,需要成立一個機構,負責承接地方、政府及各社會福利機構,角聲公益協會就此誕生。
(圖一) 物資發放
公益市集培育青創品牌 活化城市及社區氛圍
近年來主要透過辦理公益市集與招募、培訓志工服務,來落實祝福行動,一開始選定在龜山區這個的地方舉辦公益市集,給予一個平台讓青年展現才藝、專業與創意,這麼做可以活化城市,讓社區增添生機。
在公益市集中,成功培育了兩個青年創業品牌,分別是「KiTA 原創工作室」及「BORDER 邊界」,KiTA為阿美語,意為「我們」,是一個多媒體設計品牌;BORDER則是一個餐飲品牌,多次參與在市集活動中,投入自己的夢想,這兩個青年創業品牌更成為了一個讓青年勇敢追夢的範本,鼓勵更多青年在地投入理想及創意。
做別人不做的! 志工服務從小地方發起行動
角聲公益協會的另一個宗旨是「做別人不做的」,因成立時間不長,能見度不高,沒有好的曝光機會。雖然可以做的事情很小,但只要願意去做,可以比規模大的行動更加細緻,像是觀察哪些街道需要被清掃、哪個路口的反光鏡需要擦拭、哪些弱勢家庭急需關懷與協助等等。協會的經費不多,主要透過志工服務的方式進行,再利用口耳相傳,慢慢提升參與服務的人數。漸漸地,年輕人知道自己是被需要的,開始自發性地發動周邊行動,例如:自製湯圓、油飯分送給街友、獨居老人和弱勢家庭,喜歡上愛心發送的行動。
(圖二)志工服務清掃街道
餐券補助到建立社會安全網 創造弱勢家庭與店家雙贏局面
協會還透過推動餐券補助計畫,幫助弱勢家庭吃飽的同時,一併支持在地商家度過疫情的衝擊。嘗試有別於傳統的做法,支持一個弱勢孩子的「家庭」,而不單單只是那個孩子,過去常常見到民間發起愛心行動,資助某位孩童學習,但其父母親卻仍處於困苦的生活,對於家庭的幫助有限,所以角聲公益決心深入「家庭」,開始援助那些在社會福利規範下被排除的家庭,他們並非低收入戶,但仍需幫助才得以溫飽,這個計畫獲得了很大的迴響,並且計畫期望實踐到更多的地區。
疫情期間,不單家庭經濟受挫,商家的生意也被大大砍半,協會的做法是:不要求店家提供公益價。如此一來商家也能度過疫情難關,相互連通、互道祝福,願意繼續合作下去,從角聲到店家,再到弱勢家庭,進而到所接觸之學校,社會安全網即如此展開了,只靠執行一項簡單的理念,即可構築出政府單位強力推廣的社會安全網。
現階段由教育部青年發展所、桃園市青年事務局,協助培訓青年志工,為社會儲備一個巨大的能量及人力資源。有了政府單位的支持,以及行動得到迴響,各方的聲音鼓勵著角聲公益協會持續為社會努力,未來希望擴張服務範圍,從龜山,擴及到桃園其他地區,更期望整個台灣能因此被感召,興起角聲的理念,一同為社會付出貢獻、做愛心。
(圖三)青年志工培訓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