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還要看DNA 日本啤酒大廠三得利發起「天然水之森」行動

文字-A A +A

走進便利商店,隨手拿一罐啤酒或其他飲料,是許多台灣民眾的日常場景。但少為人知的是,飲品製造商為環境保護所下的工夫。為了涵養地下水資源,日本啤酒公司三得利(SUNTORY)發起「天然水之森」培育計畫,大致分為瞭解、整理、復育三個部分,在2020年已達成1萬2千公頃造林面積。

日本啤酒公司三得利(SUNTORY)以「與水共生」出發,發起「天然水之森」培育計畫。圖片來源:三得利新聞稿

日本啤酒公司三得利發起「天然水之森」培育計畫

要生產好酒,好水就不可或缺。日本啤酒公司三得利(SUNTORY)依賴地下水製造酒類產品,該企業以「與水共生」作為出發點,與當地政府約定:三得利要培育森林計畫,涵養抽取量兩倍的地下水資源。

三得利發起「天然水之森」培育計畫,大致為三個部分:

1. 瞭解:為了瞭解森林的健康狀況,將從看不見的土壤層到可見的樹冠層,進行科學調查;

2. 整理:奠基於調查所得的資料,協同各領域的專家,針對各個林相進行整理;

3. 復育:包括植樹、保護幼鳥等保育工作。

三得利形象廣告指出,該公司是「水之公司」。圖片來源:三得利

「瞭解」森林:空中雷射技術模擬山脈實況

在「瞭解」階段,三得利透過空中雷射技術,讓飛機對地面發出每秒數萬到數十萬道的雷射,獲得比一般地圖精準五倍、十倍以上的地形圖,進一步調查山脈、植被、水文、土壤、地下水、河川流量、降雨、湧泉等森林環境的基本資料。

再透過這些資料,建構出「通用陸地流體流動模擬器」(General Terrestrial Fluid Flow Simulator,GETFLOWS),藉此瞭解地下水流,以及預估森林整理工作對地下水的影響。

研發這套模型的專家田原康博解釋,以往的模型都是地形、水文、雨量等資料各別存在,沒有整合性的分析來瞭解地下水文;而「GETFLOWS」可以結合植被、水文、土壤等資料做出模型,推算降雨如何滲入地下。匯入的資料越詳細,模型就能越接近真實。他強調,「但模型不是做一次就可以,還要持續和現場調查資料交互驗證,進行動態調整。」

三得利公司 透過「GETFLOWS」模型,透過山脈、植被、土壤等資料來瞭解地下水文。

「整理」森林:減緩過多鹿隻所導致的土壤流失

廣闊的森林地帶,風貌各有不同,若使用單一方法整理而忽略個別差異,將無法培育出健康的森林。因此,需要在調查清楚之後,做好土地使用分區(Zoning),依照各區不同特性進行整理工作。

整理工作包含:病蟲害防治、動物危害、竹害、環境友善林道(遭破壞的林道可能導致山崩)、林相多樣性等有助於森林恢復健康的工作。以動物危害為例,當鹿、猴子、山豬數量過多時,會為森林帶來各式各樣的傷害。其中,以鹿造成的問題最為嚴重。

過多鹿隻大量食用地上的草、矮竹之後,會導致土壤表面裸露,雨水容易快速流過,陡坡上發生土石流的機率將隨之提高。而依賴植物的蝴蝶、昆蟲,也將因失去食物而減少,而造成高山植物滅絕危機。

對此,「天然水之森」的處理方法,是在坡度高的斜坡設置保護網阻隔鹿隻,藉此恢復植被、減少土壤流失。

過多的鹿隻會讓土壤表面裸露,提高土石流風險。圖片來源:擷取自三得利 YouTube 

「復育」森林:植樹還要考慮DNA

復育的部分,「天然水之森」採取植樹、保護幼禽,以及水田涵養地下水等,每種做法都有其細膩之處。

以植樹為例,不同地方的植群本身就有差異。也就是,同一座山,從山腰、山腳、到溪流,不同的位置,各有不同的樹種;因此植樹並不是種得多就好,還必須配合周圍的樹種。即便是同一種樹,在不同的地方生長,基因也不一樣;「天然水之森」計畫種下的樹,也會考慮到周圍樹木的基因。「天然水之森」在日本全國21處的造林面積,2020年已達成1萬2千公頃。

三得利加入「30X30 生物多樣性聯盟」,目標要在 2030 年停止並扭轉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圖片來源:Kim Ahlström /flickr (CC BY 2.0)

走進便利商店,隨手拿一罐啤酒或其他飲料,是許多台灣民眾的日常場景。但少為人知的是,飲品製造商為環境保護所下的工夫,以及他們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投入。

三得利宣示環境永續願景,要在2050 年實現全價值鏈的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今(2022)年4月也宣告加入「自然相關財務訊息揭露小組」(TNFD),確保其資金流動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負面的影響;其所參與的「30X30 生物多樣性聯盟」,目標更要在 2030 年停止並扭轉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下次喝酒,除了不要在杯底養金魚,也請記得好好保護森林。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11.14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07.11.14
1,526則報導
1則影音
3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碳捕捉非仙丹 為什麼CCS是油氣產業的虛假解方?

2024-03-04
瀏覽:
1,737
推:
0
回應:
0

又延誤!歐洲鐵路交通的極端氣候挑戰

2024-03-04
瀏覽:
1,683
推:
0
回應:
0

法國農民為何怒火中燒圍攻花都?

2024-02-26
瀏覽:
3,292
推:
0
回應:
0

生成式AI浪潮興起:AI有多耗電、耗水?

2024-02-26
瀏覽:
3,330
推:
22
回應:
0

和懸鈴木說掰掰 雪梨為什麼要汰換行道樹?

2024-02-15
瀏覽:
3,173
推:
1
回應:
0

植樹還要看DNA 日本啤酒大廠三得利發起「天然水之森」行動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196篇報導,共12,74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196篇報導

12,74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