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新生命 為傳統藝術注入年輕活泉
標一:新生代相聲男團 從小培育奠根基
NS:快板聲
OS1
文山區的巷弄裡
有一處漆著紅漆的門面
這裡是台北曲藝團的據點
夜晚
推開門後空無一人的辦公區域
卻總有鏗鏘有力的聲音
從地下室傳來
裡頭幾個大男生手裡拿著稿
一字一句的念著段子
搭配生動的表情
一旁還有老師提點
他們就是台北曲藝團團長
葉怡均打造的臺灣相聲男團
OS2
葉怡均說起當年組團的過程
當時她在台北曲藝團創立文教部
開始訓練練功房的小朋友
教導他們說唱藝術
就這樣一路到高中甚至大學
但漸漸地
這些在練功房長大的小朋友
也開始尋求舞台
來展現成果
但傳統藝術需要經驗的累積
這點讓葉怡均萌生
幫助他們成長的念頭
BITE 台北曲藝團團長 葉怡均
因為觀眾所看到在一個平台上
他們會覺得這些年輕人很嫩
然後他們就沒有所謂的出頭天
那演出如果都一直是這樣的話
他們可以獲得特別的
栽培的機會會比較小
那可是他們要如何
補足這些差距呢
於是我就在想說
應該能給他們
有一個獨立的成長空間
OS3
於是葉怡均開始
悉心栽培這群大男孩
而這樣開始於實驗性質的
愛笑斯坦相聲男團
就這樣草創成立
愛笑斯坦這個團名
是因為當初以實驗性出發
而聯想到愛因斯坦
愛笑斯坦呢就是在笑上面做實驗
葉怡均覺得
這樣的名字充滿新的可能性
而團員中年紀最小的吳胤頡
今年也才18歲
對於相聲在世代下的改變
也有些想法
BITE 愛笑斯坦成員 吳胤頡
有一些東西跟著時代跟進的
就它的內容 內容上
以前的內容現在不能說了
所以我們就是負責要
改編這些內容
一個我們演出主要內容是改編
第二個內容是創新
因為現在人的語言的節奏
跟以前人已經不大一樣了
所以我們就在這(段子)上面
又做了更多的更改這樣
標題二:熟練傳統同時 也要思維創新
OS4
相聲曾經在台灣
出現四五十年的斷層
在世代隔閡下
已經很少人聽過傳統相聲
現代人的說話方式和語言節奏
已經不如如以往
傳統相聲也因此面臨挑戰
Ns
比方說三吧 三不叫三
那叫?
「ㄒㄧㄢ ˋ 」
喔
高山的山 也唸「ㄒㄧㄢ ˋ 」
是喔
人不叫人
那叫?
「ㄧㄥˋ」
好吧夠硬的
BITE 愛笑斯坦成員 吳思偉
就會影響到效果
所以很多(方言)段子
就變得必須改
就變成喜歡
像我喜歡演這種段子
這種段子就會成為我的壓力
就是我要怎麼去改
讓觀眾了解
這個就是一個很難的課題
BITE 台北曲藝團團長 葉怡均
有一個觀眾就講說
你們講話可不可以不要那樣
好像特別地去講得那麼標準
好像他們(團員)就覺得有點尷尬
因為他們不是故意的
就是他們的養成裡面
就是講這樣的語言
語言就標準的國語
但曾幾何時
我們講標準國語的時候
人們會質疑說
你可不可以不要這麼標準
Os5
因為時代背景不同
觀眾年齡也逐漸下降
固守傳統可能不被世代所接受
那創新就變成一種選擇
BITE 台北曲藝團資深團員 謝小玲
老的(觀眾)很喜歡看相聲
可是老的會走
如果年輕的觀眾沒有再增加
相聲這一行就會慢慢地沒落
所以我們現在一直培養新觀眾
標三:熱愛傳統 在相聲界獨領風騷
OS6
傳統藝術的保存
一大部分需要新血的加入
願意花時間和熱愛這門藝術
愛笑斯坦創立的過程
也並非刻意扶植
而是這些年輕人熱愛傳統藝術
在傳承上他們就成為一種可能
BITE 台北曲藝團資深團員 謝小玲
這些演員呢
我為什麼願意培養他們
就覺得說
他們願意花這個時間
來學這個傳統藝術
你不知道他們將來
能不能夠吃得飽 吃不飽
可是他們是真的很愛(相聲)
OS7
這群年輕人跟著前輩們的腳步
走在傳承的道路
用他們對相聲的熱愛
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採訪撰稿 洪子鈺、陳婉榕
拍攝剪輯 洪子鈺、陳婉榕
音樂出處 YouTube無版權音樂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