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環境視障者需陪伴 打造「共好」的無障礙設施
對於視障朋友們來說,在日常生活上有許多不便之處,一旦到了陌生的地方,也更需要他人的協助,才能避免受傷等突發狀況,而視障者的家人在陪伴上也必須花上更多的時間,從中了解家中視障者未來的應對方式。
面對視障朋友們的生活環境,中華民國視障者家長協會專員林雯晴說,他們剛到一個新的環境時,必須先帶他們熟悉環境,在家中桌椅使用完需要歸位門窗則是要關好,才能避免許多傷害陪伴上理事長藍介洲也說,到了陌生環境視障者們更需要陪伴,而協會也有推行導盲志工的方案,能協助他們日常出門活動,包含出門購物或是運動等,藍介洲表示:
「視障朋友的陪伴通常如果是今天要重要的地方是說,若要到陌生的地方或者是他可能我們視障朋友有需要出門的需求,如果有人陪伴的話,對視障朋友來講就還蠻重要的,就像我們協會去年開始推導盲志工的方案,因為我們有些視障朋友他可能會有購物的需求,要有運動就醫的需求等等,那透過這個導盲志工的陪伴就蠻重要的,導盲志工可以帶領我們視障朋友去外出購物就醫散步等等。」
面對家中的視障者,身為家人起初一定無法肯定,未來是否能讓視障的家人,安心的成長或是生活,而視障家長協會則有提供不同的服務,來協助他們面對問題,藍介洲表示:
「視障孩子的家長跟我們聯絡的話會先大概了解他的小孩目前跟狀況,是屬於學齡前還是屬於學齡階段還是甚至是成人的階段,我們可能要先了解一下,那了解完之後我們會給一些建議,另外像我們協會也大概每年都會不定期辦一些關於視障家庭的活動,希望能夠就近針對當地的視障家庭和辦座談會然後辦親子活動。」
社會對於無障礙環境並不是很普及,藍介洲說,像是視障者過馬路時聽的有聲號誌,有可能會因為當地居民覺得吵雜因而拆除,林雯晴也說:有些視障者也會反應南北的資源並不是很平均,然而在台灣這些無障礙設施都是很少見的,無論是對於一般人或是其他身障人士,都應該打造「共好」的環境,讓彼此都能使用,迎向更友善的環境。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莊琇涵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