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工坊幫助文創產業傳承 盼望民眾能夠多支持
1916工坊園區內有許多文創商家進駐,裡面除了有展覽可以參觀,還有手作課程可以讓民眾體驗,因為無形文化相對保存困難,1916工坊目的就是協助他們有個友善的創業環境,讓他們可以做一些文化資產的創業以及傳承教育。
位於台中市的1916工坊營運推廣中心,在2018年從台中文化創業產業園區改名為文化資產園區,秉持著前店後廠概念,同時這裡也是文化資產育成、文化創意產業的基地,宣傳著傳承跟教育的理念,裡面不但有手作工坊、還有很多課程開放給民眾報名,這裡也讓文資和文創工作者能夠有發揮的地方,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洪祺森表示:
「我們進來的所有業者,他都在我們營運的規範底下。他必須要以前店後廠的方式去做一個營運,所以我們每個業者進到這個地方必須要做自己的創作,然後展示他自己創作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每個業者都能夠去做體驗的課程,那體驗教育呢,我想在台灣也好或是在整個國際上面,我們常常會用體驗行銷的方式描述這樣子的營運模式。」
用更創新的教學和體驗方式,為了讓更多的族群、消費者、民眾藉由不同的體驗內容,可以重新接觸到台灣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也利用教育跟體驗方式帶回到民眾日常生活當中,洪祺森表示:
「他可以來做一般性的親子體驗,還有一些大學生可以來做一些比較專業的學習,專業的方面話呢,其實我們這邊的業者,它們所成立的一個協會也申請了勞動部的TTQS,他有辦理一個專業的證照訓練課程,到丙級證照、乙級證照都有,可以看到說從教育鏈這個地方來看,他從不同的族群,包括親子、高中、高職的學生、還有大學生,甚至到整個社會教育專業的培訓,在這裡都可以找到。」
雖然在疫情壟罩之下,各種產業都受到波及,不過危機就是轉機,1916工坊將原有的實體課程轉換為數位化,實體展覽也進一步轉換為數位展覽,也希望民眾能夠多多支持文創商家,才能讓文化資產傳承加以延續。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邱彥寧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