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從農業而生的剪紙彩繪聚落

文字-A A +A

【記者 林恩楙/雲林報導】

老年社會的到來

臺灣在2018年進入65歲人口以上佔總人口7%的高齡社會,並且將在2025年進入達到20%的超高齡社會,高齡社會代表老年人數量將急速增加,而在人口普遍老化的現代社會,不只是臺灣,全世界都面臨一樣的問題,這個像蹺蹺板一樣不平衡的社會狀態如今正逐漸擴大,以台灣為例,雲嘉地區的老年社會結構尤其明顯,農林廳調查表示民國78年鄉下農村的老年人口比例佔9%,而近年來比例也逐漸提升,也成為多數雲嘉社區目前的寫照。

 

北溪農業的發展歷程

北溪社區主要以種植玉米、花生、稻米、蒜頭等經濟作物為主,而雲林縣所出產的農作物則以花生、玉米、稻米、蒜頭、馬鈴薯、花卉為大宗,而由於大多數的年輕人都不想做粗重的農業活動,所以多數的農業活動都是由當地的中老年人所參與,由此可知農業是北溪社區的重要產業,透過社區營造,能夠呈現北溪社區的相關農業技術產業。北溪社區因其地理環境位置的關係,社區居民大多皆從事農業種植等相關工作。

北溪社區的社區徽章,設計理念是由當地著名的玉米和花生所設計。(林恩楙/攝)

剪紙藝術的發展

為什麼要做社區營造?確實,沒有社區營造,北溪的居民依舊每天早起下田,而且做社區營造,常常面臨必須自掏腰包的情境,更不用說年輕一輩的回家,多數也搞不懂為何要做社區營造,種田已經夠辛苦了假日還要撥出時間參加社區營造的相關事宜。但北溪社區做社區營造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打造一個適合居住玩樂的生活環境。北溪社區內的造景基本上都是由江炳辛理事長自己自掏腰包出錢整修的,雖然過程中常被人唱衰,投以無趣眼光的人更是數不升數,但江理事長依舊不放棄,他找來了社區內活潑的小孩,並交給他們簡單的工作,如此一來小孩便不會吵正在忙於農事的阿公阿嬤了,經過一段時間過後,好奇的阿公阿嬤便來詢問他們在做甚麼,雖然他們可能不懂社區營造的涵義,但江理事長依舊細心的向他們解說何謂社區營造,聽到宗旨是讓自己居住的地方變得更適宜居住,熱心的阿公阿嬤覺得:「那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在2012年5月,江理事長邀請虎尾科技大學的師生團隊到北溪社區來進行彩繪村計畫,採用了中國剪紙元素並用色彩鮮明的紅、白色做為主要色系,在社區的主要幹道與道路周邊彩繪,並彩繪出歡樂的氣氛,但事實上在彩繪之前,有一些小插曲,有部分的居民是相當不願意這項計畫的實行,一方面是覺得為什麼要用鮮艷的紅色在自家圍牆外繪圖,要畫就畫別人家不就好了,另外則是只有單一的紅白色系,而不是多元的彩色,相當的不討喜,令有些居民無法接受。在一次又一次的社區會議當中,居民們透過不斷的討論,最終同意了彩繪計畫的進行。

北溪社區的傳統文化彩繪牆。(林恩楙/攝)

 

北溪剪紙牆的彩繪元素

北溪社區牆上剪紙的元素一開始是採用十二生肖來做為構圖,十二生肖為古代中國及東亞地區民族用來代表年份的十二種動物,每個人都以其出生年的象徵動物作為其生肖,所以中國民間常以生肖計算年齡,而北溪社區將十二種動物用剪紙的圖像作為呈現,緊扣中國傳統文化的意涵,而在2013年時更加上社區的農村生活、農村地景特徵等,更多與在地象徵作為彩繪的元素進行彩繪,而隨著北溪社區的彩繪牆,剪紙的藝術意象,不斷地蔓延在社區當中。而除了為人熟知的彩繪牆,社區當中還有許多可愛的吉祥物,藏在社區的各個角落,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拍照合影,而吉祥物也符合當地農業的景象,運用廢棄的集水瓶塑成各種可愛的造型,不但環保而且也不需要花到太多錢,讓人不禁想深入探究更多北溪社區的相關文化。

北溪社區的吉祥物。(林恩楙/攝)

北溪社區的新樣貌

隨著觀光客的蜂擁而至,周圍的新興店家也紛紛設立,像是這間坐落在北溪社區的:「禪屋手工米胖」,運用北溪社區當地盛產的米及相關農業產品,結合當地食材,做出每天限量的手工麵包,除了可以發展當地的農業,也可以降低食物所造成的碳足跡,雖然地方有些偏僻,但手工且限量的麵包,常常是當地人和觀光客都求之不得的美食之一,有時候太晚去還會售罄,是北溪社區最為著名的店家之一。而老闆有個夢想,並將創店故事寫在店門前的小看版:「創造一份幸福,一份屬於你我日常的幸福,心中有一道風景,那畫面是人們能卸下疑慮,放下不安,能夠安心的張大嘴巴,享受一口就吃光的舒暢感。然後,以手背豪氣的滑過嘴角,輕撫肚子,帶著幸福的微笑,表現出滿足的神情。」而這夢想恰巧與理事長的社區營造理念不謀而合,或許這並不是個偶然,而是社區居民在努力奮鬥之後,共同營造出的氣氛。

 

北溪社區今後的發展

在剪紙藝術計畫的開端下,北溪社區逐漸地被觀光客知道且認識,人氣累積之後,又有媒體來報導,讓更多的人知悉北溪社區。從原本默默無名的農業小村,演變到現在廣為人知的剪紙藝術村,部分居民也逐漸改變當初反對的心態,並且加入社區營造的行列,觀光客到社區遊玩的人數也逐漸增加,一改當地居民對於北溪社區的看法:原來北溪不只是個小農村,想做也是可以做得到。社區居民運用實際自身的行動,來愛護自己的社區,他們不只創造出了一個讓觀光客想來的景點,同時也達到了他們當初所預設的目標,那個理想中的阿瓦隆。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9.09.29

靜宜大傳創事紀

加入時間: 2009.09.29
1,334則報導
672則影音
16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3:00

陶藝豐富的色彩盛放

2024-03-27
瀏覽:
1,190
推:
1
回應:
0
3:12

引領社區轉型 躍上永續發展

2024-03-20
瀏覽:
3,852
推:
0
回應:
0
3:02

興衰多年 堅守漁業之路

2024-03-20
瀏覽:
3,563
推:
0
回應:
0
2:39

健康好身體 練練五禽戲

2024-03-13
瀏覽:
4,998
推:
0
回應:
0
3:31

百年命相館繼承人 淡看人生

2024-03-13
瀏覽:
8,482
推:
0
回應:
0

玉雕藝術家 見證臺灣玉興衰

2024-03-13
瀏覽:
3,503
推:
0
回應:
0

金屬陶藝家林時植

2024-03-06
瀏覽:
3,686
推:
0
回應:
0
3:29

馬國女婿來臺 實現年少夢想

2024-03-06
瀏覽:
5,204
推:
0
回應:
0
3:02

轉型傳統林業 建立木工創生

2024-03-06
瀏覽:
11,170
推:
3
回應:
0
3:35

陶藝巧手 植栽與神怪交融

2024-02-28
瀏覽:
6,618
推:
0
回應:
0

北溪,從農業而生的剪紙彩繪聚落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470篇報導,共12,754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470篇報導

12,754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