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細活 雕刻社承襲傳統紙塑神像工藝技術
位於台南武廟旁邊的魏俊邦雕刻社,一進去就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神像擺放在店裡,每一尊仔細看都可以發現它精緻的作工,有紙塑、泥塑、木雕等材質做成的作品,每尊完成的時間至少都要花費二至三個月。第三代負責人魏介民承襲阿公和爸爸雕刻神像的技術,運用創新的材質讓神像能越發精緻漂亮,希望能傳承這項珍貴的工藝。
文化的古都台南市,隨處可見路邊有許多傳統民俗技藝的店家。廟宇文化對台灣人來說並不陌生,但鮮少人會注意到廟裡擺放的神像是如何製成的。現在的神像多為製作起來最繁雜的紙塑,魏俊邦雕刻社第三代負責人魏介民承襲阿公與爸爸的工藝技術,與先前不同的是將紙塑用的紙改為再生紙,希望減少樹木砍伐,多了環保的概念,魏介民表示:
「因為他的流程會比較多,紙塑更複雜更困難就說,我們會先刻一個保麗龍的樣板,然後在上面貼紙,然後再塗上我們紙塑的材料,因為我們為了要讓他整個金身變得很輕,紙塑他做好以後裡面是中空的,他裡面有一個厚度但他全部的材料都是紙,因為你要做到中空,他每一個步驟都要讓他乾燥。比如說你要做很大尊的神像,用不一樣的材質去做項泥塑跟木雕,他一個人一定都舉不起來,但是紙塑的話一個人就可以解決,他的優點就在這裡。」
神像雕刻靠得是經驗的累積,還有仔細觀察廟裡古時候的神像,和參考整修時保留的資料,再加上自己練習。製作神像不僅要有耐心還要很細心,魏介民說要比人家厲害就要付出更多時間,把它當成興趣就不會覺得辛苦。如果真的很用心地去踏入這個行業,會發覺它裏面有很多值得你好好的去研究或是探索的區塊,但對於如何延續這項寶貴的傳統工藝技術,魏介民也表示了他的擔憂:
「依現在的狀況來說,傳統的產業到後來會不見那是一定的,因為現在的人不會很想去學這種傳統的技藝,而且這個要學的時間太長,因為我們這種傳統的工匠,你一般的養成最少要三年,三年是一個最基本的,而且三年沒有很努力的話他也不會是很厲害的,至少要差不多十年,才能把你學到的東西發會到很盡緻,但是懂跟做是兩回事,這就是比較讓人擔心的地方,因為傳統的東西就是太少人會去學,我們做這個很累阿,所以沒有人想要學這個。」
近年來因為科技的進步,有了3D列印和3D CNC電腦車床的技術,同樣也可以刻出神像,其實傳統的方式珍貴的地方是純手工不是材料,手工雕塑的技術跟時間有機器所沒有的溫度,魏介民說被取代是一定會的,但是沒辦法取代是創意和設計,手工還是一定會在,因為樣板需要人打造,才能利用3D列印或3D CNC這樣的呈現。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吳芳瑜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