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配稿|歐盟將核電納入綠能 核四動向備受關注

文字-A A +A

李孟恩、舒筑兒、洪浩倫、吳姵嘉|專題報導

面對近期大停電,使部分支持不重啟核四的民眾產生疑慮,綠色行動公民協會秘書長崔愫欣表示,臺灣目前僅「電力吃緊」並沒有缺電,核能占目前現有電力3至4%,換句話說,核四跟現有的電力系統並沒有太大的關連。

2021年底歐盟提出將核能納入永續金融分類標準,在特定條件下認可為綠能,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認為,臺灣首要應先節能,而不是一直想用替代能源。

空氣汙染更是當務之急

目前正面臨能源轉型過渡期,崔愫欣說:「智能發電就是未來的趨勢,能很好的分配電量,不過預計要花十年以上才會完成。」

楊家法提出,過渡期有兩個走向,分別是開源和節流,利用舊有的電廠以及天然氣去開源,改變尖峰時刻來節流。

確定不重啟核四廠,勢必要用大量的天然氣供電,但是天然氣所造成的空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能源未來走向開源節流

楊家法詼諧的比喻:「一般人會比較懼怕蚊子還是老虎?是老虎,但是牠把人咬死的機率比起蚊子實在是低太多了!就將空汙當成蚊子,核能當成老虎,空汙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但是核廢料不可能隨處都有,這樣就可以去思考兩者的差異性。」

他認為,我們都篤信未來可以把碳給抓下來解決空汙,那麼也應該肯定之後解決核廢料不成問題。

反觀綠色行動公民聯盟則表示,他們本就只有專注反核上,對於三接並不表示立場,應由專業人士做回應。

不管未來能源走向為何,節能是正反方皆達成的共識。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需保護環境不受破壞,才可能達到永續目標。

|綠盟認為,核四安全有疑慮不應重啟。(取用來源: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5.22

文化一周

加入時間: 2007.05.22
747則報導
380則影音
34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專題配稿|歐盟將核電納入綠能 核四動向備受關注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866篇報導,共12,90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866篇報導

12,90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