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公投之後,然後呢? 環境與經濟應平衡發展
|三接勢必破壞藻礁生態。 攝 |李孟恩
李孟恩、舒筑兒、洪浩倫、吳姵嘉|專題報導
臺灣停電與跳電事故頻傳,本月3日全台549萬戶大停電事件更讓民怨沸騰。回顧去年12月18日「重啟核四」、「反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與「珍愛藻礁」等四大公投開票,執政黨民進黨提出「四個不同意」漂亮完封,但其中的重啟核四與珍愛藻礁案均與能源有關,顯示藻礁保育與能源轉型問題需要理性討論。雖然本次公投最後是以藍綠對決的形式落幕,但臺灣缺電危機可能才正要開始。
有人質疑本次公投四大提案的投票率不高,僅41%,而依《公投法》規定,有效同意票須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換算過關門檻至少要有495萬6367張同意票。鴻宇法律事務所律師周欣穎說:「公投法與跟選罷法門檻是相同的,它們修法過後都一樣是四分之一,四分之一我覺得就是最貼近民意的。」
政府利用資源洗腦民眾
相較於其他公投案,第二十案珍愛藻礁公投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為環保團體內部意見分歧。公投開票結果更是令人跌破眼鏡。全國同意票為390萬,不同意票為416萬。若以整個桃園地區來看,是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反觀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所在地的觀音區與新屋區投票結果卻相反,許多媒體解讀此一結果反映藍綠基本盤。不過,除了政黨意識形態,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影響本次公投結果?
「珍愛桃園藻礁」發起人潘忠政說:「政府動用資源洗腦民眾,加上中油透過回饋金去影響當地的領導人,現在的大潭里里長在以前是支持不蓋三接的,一切都是錢在作祟。」他遺憾地表示,錢能使鬼推磨,為了利益連當初的理念都拋在腦後。
周欣穎表示,政府不能讓藻礁一百分,經濟跟發電卻是零分,所以如果損害部分藻礁可以維護國家的經濟與能源,三接是有必要蓋的。他說:「這次公投沒有通過,當然不是門檻過高問題,是執政黨後來在對於政策理念的傳達,有說服到人民。」
環保運動成政黨間比拚
對潘忠政而言,藻礁並不是環保問題,三接會蓋在藻礁上是政治問題。他氣憤地說:「政府太不容易改變了!政治色彩太濃厚,很多事情公民已經沒有思辨能力,真假都分不清,最後才會出現這樣的公投結果,執政黨用謊言在治國,大眾都看到鋼樁釘在藻礁上,怎麼會是沒有蓋在藻礁上呢?」
潘忠政認為,未來會如何發展無人知曉,「但我們要自強、公民意識要更清晰,才能有思辨力面對公共議題,了解執政黨施政的缺失,靠群體輿論壓力,才有可能改變政府。」
依《公投法》規定,兩年內同樣議題不得再提公投,若再提案要等到2025年。潘忠政表示,環團會持續監督政府,因為是以保護藻礁為主,一切都要看之後的情勢。「除非不得已才會再提公投,到時還是會繼續努力。」
供需不平衡才導致缺電
同樣為能源相關公投的核四重啟案,近期經濟部長王美花考慮將其轉型為綠能。「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認為,核四轉型再生能源仍無法填滿電力缺口,最大問題為現有能源是青黃不接的,政府前期推太陽能時,沒有考慮到供給與需求要平衡。
楊家法以籃球賽為譬喻,上場的主力隊員若是受傷或累了,一定要有球員來替補,此時會找場邊球員不會去找在旅館休息的,而「現況是政府找的替代能源是虛的,沒辦法馬上上場,導致能源接不上。」
核安全疑慮全民應思辨
周欣穎認為,核四是二十餘年前的產物,「它到底有無合乎法律規範也是當時封存的理由,既然我們都不希望核廢料倒在自家門口,其產生的處理費用與環境問題,都需要大家考量。」
楊家法則質疑,就過去臺灣核電廠四十年來,並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輻射外洩事故身亡,很多人抨擊的核廢料問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在全台都有監測站控管核劑量。
楊家法說:「其實輻射至無所不在的,太陽也有輻射,但我們不會因為害怕而不出門,反觀燃氣造成的碳排每年殺死不少民眾,既然如此為何空汙不管,反而要來廢核四,這個邏輯是不對的!」
公投後全民應理性討論
「不管是支持或反對,都應該先了解後才能決定,假設核能不好就應該去探討或說服我,而不是僅由一方言論就定下結論,思考核能帶來的恐慌背後,其實都是別人告訴你的,與其擔心核問題,氣候變遷才是大家首要重視。」楊家法堅定地說。
臺灣缺電危機方興未艾,藻礁同樣需要受到保護。但公投被塑造成政黨對決,讓議題失去理性討論空間。誠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呼籲,如何在公投過後,重新建構與推動公民社會的持續關切,是有待藻礁公投正反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