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材再造商品 手作感受木頭溫度
【記者吳晟瑋、廖苑淳/新北市報導】「小朋友知不知道家具是怎麼生產啊?」坐落於新北市林口區的「木作森活」,是一處能讓孩童學習木頭教育的體驗場所。在這裡,小朋友可以利用剩下的木材餘料,彩繪出自己專屬的「森活小鳥」,並得以透過玩遊具的過程,實際感受到木頭溫度。
「木作森活」是歐德集團於二O二一年創立的新品牌,由董事長特助張博閔所啟動。他不僅利用歐德生產家具剩餘的木料再造商品,提升廢棄木材使用率,更期望透過各種木藝DIY活動課程,讓民眾體會自己與自然的親近度。
結合社會企業經驗 逐步達成永續目標
自從退伍之後,張博閔即投入創業發展,累積擁有十年社會企業經歷。二O一一年,張博閔開始對於「環境永續」議題產生想法,於是創辦一間名為「Part Time Su 偶爾素一下」的素食餐廳,希望推廣給民眾「偶爾吃素」的概念,減少因肉類攝取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進而降低環境負擔。在進修考取「企業永續管理師」證照之後,張博閔加入歐德集團,與董事長陳國都一同開創「木作森活」,負責啟動方面的相關工作。在規劃初期階段,張博閔將品牌業務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做連結,並以其中第四項「優質教育」、第十二項「責任消費與生產」及第十五項「保育陸域生態」作為發想,期盼能透過餘料再造商品、手作體驗課程等方式,落實林業永續經營的理念,解決資源消耗的環境問題。
提到當初設計木作森活這個品牌,張博閔說,那時候的核心價值分別是優質教育、林業永續與廢棄物再利用,而會產生商品餘料開發的想法,就是針對SDGs第十二項「責任消費與生產」中「餘料再利用」的部分。因此,木作森活不僅與雄材大智公司合作,採用創新的「衣纖木」材質,以寶特瓶跟回收衣服做出的系統板,鋪設場館外的木製地板,同時也開始盤點自己的工廠或其他合作的家具廠商,從那邊尋找有沒有不要的實木餘料,作為開發新商品的素材。
然而,木作森活在開發餘料、設計商品的過程中,卻遇到極大的困難。理論上,從板材的裁切到做完家具,甚至是拿餘料來開發商品,最完美的狀態是沒有任何餘料產生,使用率百分之百。但張博閔表示,因為實木餘料有大小形狀的差異,沒有辦法每個都長一樣,如果要用餘料來裁特定尺寸,就要調整機器去修,會變成很大部分的成本在人力處理方面,所以在商品化的過程相當困難。相較之下,利用新的材料去做新的商品,加工成本反而會比較低,程序也更簡單,成為木作森活開發餘料的一大難關。
因此,木作森活目前餘料系列的商品是屬於比較小型的,像是手繪小鳥DIY這種樣態,而木作森活講師許容瑄也說,希望未來有一天,木作森活可以利用歐德多餘的系統板材,將餘料做成有效用、實用性高的商品,比如像現在仍請工廠接料而不是餘料狀態的柏林凳。
↑木作森活運用實木餘料研發商品,並將廢棄系統板融入在場館建材中。製圖/廖苑淳
透過手作體驗 推廣木頭教育
為了讓木作森活能夠跟民眾有一些接觸,許容瑄想到場館環境充滿很多兒童遊具,可以有效引起低齡層孩童的興趣,於是把遊戲融合在木作森活的「小小館長」課程裡,讓講師帶領小朋友彩繪自己的「森活小鳥」,享受DIY樂趣。許容瑄表示,現代小孩滑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接觸到木製品的機會也不多,希望藉由一次性的體驗活動,使小朋友能透過手作來感受木頭溫度,並且在玩遊具的過程當中,擁有跟真實事物互動的感覺,除了刺激五官之外,同時也得以開發大腦。
↑木作森活場館內的兒童遊具多元,能夠有效引起小朋友的參與興趣。攝影/吳晟瑋
木作森活以「永續發展」為品牌核心價值,不過目前接觸較多的族群都是小朋友或親子方面,因此張博閔和許容瑄就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述家具的生產過程,像是木頭如何從森林砍下後變成桌子的模樣,進而引導孩童完成遊戲,以及利用桌上的邊角餘料,做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使小朋友漸漸對木頭產生關注。
↑許容瑄引導孩童為邊角餘料上色,做出自己專屬的「森活小鳥」。攝影/吳晟瑋
此外,木作森活也針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第四項「優質教育」部分,積極推廣木頭教育。張博閔表示,他們有在二O二一年進到兩間國小,開設木工課後班課程,並且擬定完整的十六、七週木育課綱,讓不了解木工、家具的小朋友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從繪畫開始到畫線裁切,最後組裝成一張設計家具,留下國小階段深刻的印象。許容瑄也強調,小朋友能在手作過程當中,感受到木頭的溫潤質地感,所以木頭教育就像帶大家認識生活裡的一些特性,讓自己得以感受到跟自然的接近。
↑木作森活開設校園課後班,教導小朋友親手完成多功能設計家具「柏林凳」。圖片提供/木作森活臉書粉專
打破既定模式 開創課程多元性
為了實踐聯合國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願景,木作森活會將百分之五的商品獲利捐助給「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積極地協助永續林業、棲地保育的推動事務。對此,張博閔說,因為營業額的關係,每年獲利的百分之五其實並不大,這點還需要繼續努力,不過現在有跟環資會討論,計畫把消費者帶到環資會經營的自然場域,「除了木作,也要森活」,期望讓民眾同時能體驗森林所帶來的療癒。
另一方面,張博閔也提到,木作森活目前有跟林務局一起合辦活動,像是安排在三峽滿月圓或嘉義鰲鼓濕地賞鳥完後,搭配木作森活的「森活小鳥」DIY課程,增加活動的連結性,並透過林務局宣傳的曝光程度,向大家表述木作森活在永續教育上的理念及展望。
至於在未來規劃上,木作森活將持續設計更多的家具DIY體驗,讓小學生可以發揮想像力,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書桌,並且從中學會「珍惜」。此外,木作森活在未來的目標客群也不再侷限於小朋友,許容瑄表示,木作森活現在有在規劃一些樂齡課程,希望進到社區,帶領各個長輩體驗木作,從基本的磨角、上色練習,到最後完成一支拉筋棒,讓年長者能自製器材來做伸展運動,同時也使家中長輩可以有機會接觸木頭,進而學習到木頭教育的內涵意義。
↑木作森活結合木工體驗及拉筋瑜珈,試辦「手作拉筋棒」全新課程。圖片提供/木作森活臉書粉專
採訪側記
雖然我們無時無刻都身處在自然環境當中,但絕大部分的人都無感於資源耗竭的情況。透過此次的採訪過程,我們發現到生活周遭其實存在許多未用盡的餘料,而木作森活為了推動環境永續發展,便積極發揮這些「餘料」的利用價值,不僅開發創新產品,也設計多面向的相關課程內容。我們當天實際從旁參與木作森活所舉辦的「小小館長」活動,深刻感受出董事長特助及講師的用心,他們利用各種手作、遊戲等安排,試圖讓小朋友們直接接觸木頭質地,藉以達成木頭教育的理念,同時亦逐步朝向永續經營的目標前進。
延伸閱讀
心藝十三 將邊料與心意結合
轉木工房玩轉創意 樸聿原木筆感受細膩溫度
獨創特色天燈響孔 菁桐鐵道烏克麗麗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