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傾聽阿嬤們心聲 實踐性別平權

2022/03/27 11:50
1,85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陳貞諺|報導

性別平權一直是討論度高的議題,回顧日治時期的慰安婦事件,成為女權社會運動的開端,由婦女救援基金會(簡稱婦援會)從1992年開始積極調查臺籍慰安婦,並陪在她們的身邊

 

2016年婦援會建立臺灣首座以女性人權運動為主題,同時收錄許多相關文物,於大稻埕設立阿嬤家和平女性人權館,雖中間曾遇到阻礙被迫休館,不過經歷過一番努力,並於去年在大同區重新開館至今。

 

日據時代,阿嬤們大多出生於貧窮家庭,且女生受教育機會較低,當時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認為女生要留在家裡做勞動。而慰安婦制度多半是誘騙及強制參與,並沒有權利拒絕,徐導覽員感慨的說:「阿嬤說一到海外就被告知要做慰安婦,二十幾個女孩圍在一起哭泣。」

 

精心設計的小巧思

 

整個展區以傾聽為主題,透過阿嬤們的聲音傳達故事,且動線設計以她們的青年到老年的成長史。徐導覽員表示會用「阿嬤」稱呼她們,是因人們對這個詞充滿情感,而「家」的意涵是希望能有平等、溫暖和自由的對話空間。年輕照片中的年齡是16至20歲,照片前有鐵籠圍繞者,隱含著她們的青春已被禁錮,無法再往前進。

 

特別的是展場各處能看到蘆薈,象徵堅韌不垂的生命力,還有一個屋子造型的區域,象徵她們回家的內心,一條一條的線則是代表內心糾結,曾經有一位阿嬤回到家後,卻被家人冷言冷語的說:「我們家沒有你這個人」,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台灣對於慰安婦有些汙名化,認為是自願的,但藉由她們自身說當時的情況,能讓更多人瞭解當時處境。

 

數位化性暴力成普及

 

現在社會中仍存在許多性別議題,隨著科技發展,數位性暴力佔據最多,被害對象大部分是女性與孩童,透過遊戲交換點數,被要求裸照與性侵害,甚至2017年Me TOO事件和去年的Deepfake換臉事件,雖然與阿嬤們時空背景不一樣,但現今議題和社會氛圍卻很類似,杜瑛秋說:「從阿嬤的事件跨越時空,來看現在台灣女性的性別暴力的狀況,會發現是整個連結在一起。」

 

阿嬤家和平女性人權館不只是述說歷史,而是讓觀眾能反思,銘傳大學三年級吳同學認為雖然高中課本裡沒有深入敘述,但透過此展覽瞭解真相,也感受到社會歧視跟汙名化對被害人的影響。杜瑛秋也呼籲如周遭有性別暴力事件,希望可以用友善路人甲的精神,以不同方式來提供協助,希望不要有後續的憾事發生。

 

照片

|鐵籠圍繞著照片象徵青春已被禁錮,無法在往前進。攝|陳貞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