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食饗時臺灣檔案飲食特展 推廣永續飲食
國家檔案管理局在新北市新莊區的檔案展覽廳籌劃了一場飲食特展,「想食 饗時,臺灣飲食檔案特展」,講述從戰後臺灣「吃不飽」,到能夠「吃得好」,直至今日已進入「吃得巧、吃得健康」的永續飲食。期望民眾能連結未來餐桌的想法並加以行動。
「民以食為天,食已味為先」,飲食不只是民生大計,更牽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並反映出各個世代的日常及文化價值,國家檔案局以戰後臺灣飲食發展為題,從國家檔案中擷取具代表性的政策內容來構思,回顧臺灣飲食的發展歷程。國家檔案局自民國90年以來典藏巨量的國家檔案,政策制度、社會發展歷程。其歷史價值,十分珍貴。想食 饗時策展人 陳怡行博士表示:
「國家檔案局到今天剛好滿20周年,在做的就是徵集政府各個機關超過30年以上的檔案,我們有一個遴選委員會,透過專家學者一起去遴選各個機關的檔案。其實就是國家記憶的一環,換句話說檔案局很主要的任務,作為一個國家記憶的資料庫。希望能夠讓我們的國人能夠好好的去利用國家檔案,也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每年都會有一檔特展,透過特展能夠讓民眾了解國家檔案局到底有哪些東西。」
在這個世代永續飲食已經變成大家的課題,未來餐桌就是提倡「食農教育」、「在地食材」、「產銷履歷」還有惜食等概念。檔案局也透過最貼近大眾的飲食文化來著手策畫本次特展。陳怡行表示:
「我們會希望能夠透過這個展覽分享永續飲食是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戰後初期臺灣人是吃不飽的,中間經過大家的努力還有美援我們才吃得飽,開始吃得好,到今天吃得巧。這個就像我們的題目一樣,從想吃東西的「想食」,到今天可以吃大餐的饗宴的時刻。我們在吃大餐的同時呢,請大家不要忘了臺灣人曾經沒得吃的。所以永續飲食的概念就是我們不能浪費,還有我們要吃一些對環境友善的食物,這個才是臺灣應該走下去的道路。」
陳怡行也表示希望在此特展的最後能夠透過永續飲食的概念,讓國人停下腳步思考今日飲食的模式要如何做到更好的調整。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柯彥菲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