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就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馬克宏大展氣候雄心
「歐盟綠色政綱」計劃在2030年減少55%溫室氣體,並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今(2022)年距離2030年「碳減半」的目標僅剩八年,法國總統馬克宏曾在公開演說中表達「一分鐘都不要浪費」的期望。2022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法國,將如何達到綠色政綱的目標?
法國輪值2022歐盟主席國 側重環境治理與數位轉型
2022年元旦,法國巴黎夜幕降臨,艾菲爾鐵塔、愛麗舍宮、巴黎歌劇院、羅浮宮等重要地標,紛紛點上了與歐盟旗幟背景相同色調的藍色投影燈,象徵法國開始接任為期六個月的歐盟輪值主席國[1]。
2021年12月9日,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宣告2022年法國擔任主席國期間的重點將為「環境治理」與「數位轉型」,落實「歐盟綠色政綱」(European Green Deal)。其中,環境治理的優先項目,分別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又稱碳關稅或碳邊境稅[2])、制定鏡像條款,以及打擊森林砍伐與毀林。
巴黎羅浮宮打上象徵歐盟的「歐盟藍」燈光,慶祝法國就任輪值主席。攝影:趙偉婷
氣候議題一直是馬克宏的施政主軸之一,2018年剛上任時就曾提出「讓我們的星球再次偉大」計畫(Make our planet great again),對抗川普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的舉動;之後更每年投入200億歐元預算,用於「未來投資計畫」(programme d'investissements d'avenir)。
法國從2010年總統薩克奇時代開始,就不斷鼓吹國內碳稅與碳邊境稅;適逢2021年歐盟推CBAM政策,2022年馬克宏接任輪值主席後,此政策更為本次任期的首要項目。
馬克宏積極推動綠色政綱、綠色振興
歐盟執委會近年開始提出許多綠色振興計畫,其中最重要的是由12項立法提案組成的「55套案」(Fit for 55),計劃要在2030年減少55%溫室氣體,並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其中,土地、林業和農業部門被期待2035年能率先實現「碳中和」,因此二氧化碳以外的溫室氣體都將納入管控,例如肥料跟牲畜的氣體排放。
距離2030年「碳減半」目標的時間僅剩八年,馬克宏曾在公開演說中期望「一分鐘都不要浪費」,法國參議院更在新年一開始,就舉辦為期數天的圓桌會議,主題為「法國如何影響綠色政綱?」 [3] ,著重農業與數位轉型等政策討論。
此次擔任歐盟主席,法國政府表明,將加速推進這些計畫的談判與執行,並著重於歐盟碳關稅與相關貿易議題。
歐盟計劃2035年時,土地、林業和農業部門能率先實現碳中和。圖為法國香檳地區一望無際的葡萄園。圖片來源:Ruben Holthuijsen/Flickr(CC BY 2.0)
碳關稅、鏡像條款貿易政策 促商品永續化
2021年4月初,歐洲議會高票通過了碳邊境調整機制政策,此舉是為了防止高碳排產業轉移到其他地區,並避免其他國家生產的高碳產品對歐盟境內廠商產生不公平競爭。此案一出爐,歐盟區域外的各國企業成為驚弓之鳥,紛紛擔心未來出口到歐洲的商品會被課徵高額關稅。
2021年7月,歐盟執委會公布「55套案」,其中便包括備受矚目的碳邊境調整機制。身為歐盟貿易夥伴,台灣多家媒體和智庫大力報導此政策,碳定價瞬間成為熱門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此筆費用課徵對象不是出口商而是進口商——也就是說,歐洲廠商如果進口管制下的高碳商品[4],進口商將需購買CBAM憑證(CBAM certificates)額度,此憑證類似於碳權可以用來抵銷排碳,但是在廠商間不能買賣;而賣東西的出口商不需支付此費用,但必須申報出口產品的碳排放量。此措施旨在鼓勵歐盟境內的廠商多購買當地的低碳產品。
2022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是馬克宏展現對抗氣候變遷的絕佳舞台。圖片來源:European Parliament/Flickr(CC-BY-4.0)
而為了確保達成「55套案」推動過程中,不讓農業部門失去競爭力,法國鼓吹在貿易協議中引入「鏡像條款」(mirror clauses),規範歐盟境外廠商賣到歐盟的商品須受到同樣的環境規範。
然而,因為歐盟境內會員國的農業生產規範還未完全統一、農藥檢驗技術繁瑣,此條款預計會面臨巨大的挑戰;歐盟的貿易夥伴也會為這樣的「非關稅貿易壁壘」(Non-tariff barriers to trade)而失去與歐盟做生意的信心。環保團體更批評馬克宏在加速淘汰殺蟲劑議題上噤聲,違背他去年在馬賽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世界大會期間宣布的倡議。
2022年是法國輪值主席國的一年,也是法國總統大選年,對於有意角逐連任的馬克宏來說,擔任歐盟主席無疑是提高聲勢與大展身手的好時機,藉此向法國及歐洲人民表明他對抗氣候變遷、保護歐盟境內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加強疫後綠色復興的決心。
註釋
[1] 自1958年起,歐盟每半年更換一次主席國。
[2] 台灣習慣翻成「碳關稅」,外國媒體也習慣用「碳邊境關稅」來稱呼CBAM,但概念跟一般貨品關稅還是有所出入,由進口商負責購買排放憑證(CBAM certificates)。
[4] 首將納管水泥、肥料、鋼鐵、鋁以及電力,之後可能加入煉油、造紙、玻璃等業別的產品,規則將採用歐盟碳交易的鏡像法則。
參考資料
- Agriculture stratégies(16/11/2021),Mirror clauses facing the realiti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Commission européenne, Action de l'UE pour le climat et pacte vert pour l’Europe
- Ministère de la Transition écologique(15/07/2021),« Fit for 55 » : un nouveau cycle de politiques européennes pour le climat
- France 24(01/02/2022),La France prend la présidence de l'Union européenne pour six mois
- France 24(08/01/2022),Conférence sur l'avenir de l'Europe : la parole aux citoyens
- 趙偉婷 (14/05/2021),歐盟規劃碳關税草案 台灣產業是否受影響?。台達電子文教基基金會;環境資訊中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