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兵.軍伕.靈安故鄉
台灣人出生地曾經是日本身份...但卻無法安身立命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pr/12/today-o4.htm
■李展平
大東亞戰爭(或稱太平洋戰爭)期間,台灣殖民地被大量動員,如軍夫、軍屬、高砂義勇軍、海軍巡查補、看護婦、海軍工員、高座少年工等名稱繁多,在日軍檔案皆定位為:苦力者、陸軍傭人,顯然地位不高,一切僅能奉命行事。這場戰爭中,共有二十六名台籍戰犯被盟軍判死刑,一四七位台籍戰犯被處有期徒刑(BC級)。
面對老邁戰犯垂淚、滿腹委屈,眼看台籍戰犯被污名化,各方人馬猶在台聯祭拜靖國神社事件上捉對廝殺,煙硝漫天,卻讓真相逃遁於天地之間,令人痛心。
其實,國內早有供祀台籍英靈,包括李前總統胞兄李登欽(日名岩里武則)昭和二十年二月十五日戰死。呂宋島馬尼拉市。父。李金龍,供奉北埔慈化宮外。台中市健行路「寶覺寺」,更於民國七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由中部地區台日海交會與(原陸軍)南星會共同募款,在該寺共建「和平英魂觀音亭」及「靈安故鄉慰靈碑」,均由前總統李登輝親臨主祭,及碑碣落款。台中寶覺寺去年(九十三)七月半鬼月,舉辦盛大超渡英靈祭,由國史館館長張炎憲主祭,台灣文獻館館長劉峰松陪祭,現場有近百位穿日本海軍服的老兵,紅著眼眶起渡南洋亡靈,據台日海交會長林德華表示:「太平洋戰爭中,台灣有戰歿英靈三萬三千多名,自東京靖國神社經多方努力取回戰歿名錄,與日本靜岡縣、尾張、石川縣、北海道海交會交訪聯誼多年……」林會長感傷地說:「他們一群台籍老兵皆已八十歲高齡,自籌經費祭台籍英靈,政府從未伸出援手,如他們終老,誰來祭拜三萬多名英靈?」國人祭拜戰死英魂,實不必千里迢迢跑到日本,國內亦有完備的供奉英靈祭場,有原初的戰歿名簿,有一群風雨最難故人來的「原台籍軍屬」陪祭,象徵意義及代表性均足夠。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館長劉峰松基於疼惜台灣人的人道考量,去年透過府院高層奔走聯繫,將於終戰六十年為台籍日軍、軍屬籌建「無奈軍人紀念碑」,強調殖民地人民的悲哀與身不由己,懇盼國人能拋棄意識形態對立,共同面對台籍老兵被剝削的人格與尊嚴,得到全民祝福與諒解,撫平他們的身心創傷,更奉勸政治人,勿輕啟戰端(各自動員族群喧嚷),重現清領時,一連串閩、粵、客、漳泉械鬥,致台灣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當年劉家謀有詩:「同是萍浮傍海濱,此疆彼界辨何真?」國人豈可不三思?
(作者為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編纂)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