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自主重建 原民夜宿凱道狼煙傳訊

文字-A A +A
【廖靜蕙2010年8月8日台北報導】88水災重創台灣南部,以山林為家的原住民族群首當其衝,受災慘重。至今1年,政府唯一的政績就是完成永久屋,並不顧居民意願,以各種名義,高壓懷柔強行安置;對於原民文化、經濟及社會重建,毫無作為。反對政府以安置替代重建,民住民族「守護家園、自主重建」,6日夜宿凱道,即使大雨也澆不息回家的渴望。
這一夜,總統府深鎖,但是千名民眾,不分族群,都聚集到現場聲援。
6日下午,台北微雨,這並未阻擋來自台灣南端的原住民朋友北上的步伐。6點多,人群漸漸聚集。來自高雄縣的布農族人是最早到的。第一排坐著來自那瑪夏鄉民族國小的孩子們,他們拿著白布條,詢問總統:「我們的民族國小呢?」
尚未實現的承諾,還有「通路」。來自高雄桃源鄉的年輕志工書帕里說,自從災後,聯外道路常常中斷,他舉前幾天下的雨,聯外道路就中斷6天,「我們就這樣被孤立了!」書帕里說出感受。而住在屏東山地門鄉的魯凱族人包金茂也說,屏31線前幾天才開工,預定明年完工,但先決條件是看氣候條件。為什麼一年了,才剛開工?「因為政府說要設計、要招標。」包金茂無奈的表示。
但是政府卻以永久屋的安置自滿,對於不願意被安置的原住民,則說成少數有「異議」的人士。來自桃源鄉的布農族人黃曉玉說,在「山下」讀書時,聽到很多反對災民的聲音,他也不懂原住民為何一直抗議,很不贊成原民的作法。
黃曉玉從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畢業後,決定返鄉服務,並於88水災重建救援中心南布中會站工作。回鄉之後,接觸了重建工作,才知道原來不像媒體報導的那樣。自己的族人、家人在重建上遇到很多困難。「真正的問題出在土地,受災戶期待土地能保留下來」,而政府卻以劃設特定區名義,讓原住民無法回家。
目前桃源鄉寶山村(寶山部落、二集團部落、新舊藤枝部落)遷村爭議就是一個例子。村民期待能遷到「藤枝38甲」(155-2),政府現勘,看到樹長得歪歪的,就說不安全。對於土地的認定標準是以平地為主,不是山區土地的標準。黃曉玉信任自己的族人,認為原住民對於土地有足夠的智慧。為了留在自己的土地上,族人甚至不惜簽「死亡切結書」。而居住權不是基本人權嗎?
黃曉玉說,政府救災撥到鄉公所的錢,都感受不到做了哪些事。他質疑錢到哪裡去了?
綠黨召集人潘翰聲也到場內聲援,他說台灣這塊土地富涵多樣性價值,包括文化語言、生態、自然環境以及價值體系的多樣性,每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都是珍貴的,而原住民的生態智慧更是不可取代。
「台灣未來會不會崩潰,就看如何面對災難。」潘翰聲說,八八災後這一年來,政府的作為原應用來協助保存文化的技術工具,例如GIS(地理資訊系統),卻用來排除哪些地方不能住,哪些文化要消失。他呼籲政府,納入原住民智慧,不要讓重建條例變成「災難重現條例」。
此次夜宿活動主辦單位是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原盟),秘書長歐蜜‧偉浪表示,政府以「國土保育為先」之名重建,強迫原住民遷村,對受災民眾衝擊很大。對於重建政策,應回歸原民法,讓部落自主決定。
即使6日的夜晚並不平靜,大雨傾盆,但夜宿民眾7日一早便起床。得不到行政部會的回應,原住民在凱道蓋起「打鹿岸」(聚會所),並升起狼煙。而持續向四周擴散的狼煙,將原住民要回家、原鄉重建的訊息,傳送世界各角落。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11.06

小麻姑娘

加入時間: 2007.11.06
93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你聽見阿塱壹了嗎?

2014-06-23
瀏覽:
1,549
推:
3
回應:
0

台26線安朔旭海段環評放行 天涯海角車聲隆隆

2010-12-03
瀏覽:
3,713
推:
0
回應:
0

保護阿塱壹 曹啟鴻反對台26線開發

2010-10-20
瀏覽:
3,145
推:
6
回應:
0

仁武廠污染失控 環團籲停工受檢

2010-10-19
瀏覽:
3,952
推:
2
回應:
0

后里老農永不妥協 控告友達、旭能開發違法

2010-10-17
瀏覽:
2,573
推:
1
回應:
1

后里老農永不妥協 中科三期公民訴訟律師團成軍

2010-10-17
瀏覽:
2,287
推:
0
回應:
0

神明落難?保德宮拆遷 凱達格蘭族人攔阻未果

2010-10-14
瀏覽:
2,425
推:
1
回應:
0

遇見媽祖魚

2010-10-13
瀏覽:
2,981
推:
6
回應:
1

原鄉自主重建 原民夜宿凱道狼煙傳訊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5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5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