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科技大學陳錫圭校長坦言 培養產業競爭力人才是當前技職教育重要一環
2020年至今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各產業受到衝擊,全球企業以遇缺不補、無薪假來解決人力配置的問題,讓就業市場面臨危機,為讓莘莘學子在職場中能以多元專業面臨各種大環境的變化,許多大學推出「跨領域課程」,希望將學生打造橫向發展專業能力! 華夏科技大學校長陳錫圭日前接受公民新聞記者訪問認為,有志升學的高職學生應提早確定志趣,多參與專案合作,盡可能多到職場見習,增進對未來職業的理解與想像。
▲有志升學高職生選興趣更要看產業競爭力需求 高職學生從學習到就業都是較實務的一群。從產業面來說,技職產業競爭力需求人才,反而是最重要的一環,再怎麼天才的想法創意,還是需要實體化、商品化才有價值,這個商品化、工業化的過程絕對需要技職人才的投入,必須要靠在現場工作的這些人才能實現。這也可以從就業市場得到證實,一般人覺得大學比科大好,以為大學生工作機會比較多,薪水也比科大生高,但是據勞動部的調查顯示,「科大生」的平均收入其實高於「大學畢業生」。 然而高職生由於先天不足,往往比較缺乏自信,所以學校除了教他怎麼學以外,還有責任要幫他搭舞台、燈光、掌聲、光環,給他機會表現,站不站得上去就看個人實力。經驗看來,只要有舞台、燈光、掌聲、光環,學生的表現不見得比頂尖學校的高中生差。只是我認為高職生訓練三年有了良好的技術,如果要回到大學研究所,應該是在入行幾年之後,發現某些技術需要突破改進,再到研究所去深造,高職畢業就直升大學,對學生不見得是好事。
▲提前了解產業人力需求 華夏科技大學校長陳錫圭認為從產業面競爭力來說,技職人才反而是最重要的一環。 提前了解產業競爭力人才需求。理論上,大學生應該已經決定好人生的方向,想好未來要從事的工作,回過頭來在大學四年裡好好充實你需要的專業。對有意升學的高職學生,我建議選科系第一個要看的是興趣,再來就是要參考產業競爭力未來的人力需求。興趣跟工作能夠結合的話是最完美不過。 興趣可以是一個比較大的範圍,比如說工科,裡面包括電子、電機、機械等不同領域。經濟部每年都會調查各產業未來5-7年的人力需求,高職入學到大學畢業剛好也是七年,如果打算畢業後馬上就業,應該在高一、高二的時候了解一下該產業人力需求,才知道接下來往哪個產業發展機會比較多。
▲經濟背景影響學用落差 華夏科技大學校長陳錫圭更表示,技職學生的家庭背景一般不如一般大學生,大部分弱勢學生,更是落在最後這一塊,本來經濟就弱勢,現在還要付出較高的學雜費,必須花更多的時間打工籌學費,形成雙重弱勢的惡性循環。教育本來應該是翻轉社會階級的工具,現在變成有錢人念得越來越好,家境比較差的越來越沒機會翻身。 學用落差的存在,往往跟學生的經濟背景有關。弱勢家庭的學生沒有太多選擇,很多人必須白天上學晚上打工才能湊足學費跟生活費,也沒辦法專心在課業上,所以大部分人都會想要拿到文憑以後盡快就業。這樣的學生選校不是在選他的未來、興趣,而是選學校的招牌,找一所國立大學,即使那個科系沒有發展性,也不願意去念私立科大裡有潛力的熱門科系。當學生因為社經背景限制,被迫進入他沒有興趣的行業,他當然沒辦法好好發揮專長,業界也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好用,學用落差很多情況是這樣產生的。
▲認清志向提早換軌 華夏科技大學校長陳錫圭認為如果學生有明確的志向興趣,或是他確定不喜歡現在的科系,與其痛苦念三年,三年後升學還要掙扎繼續念同一個科系還是換群,不如越早換軌越好。就怕很多同學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興趣,有的是別人說你適合就念了,有的是三五好友約好填同一個系,到了畢業要找工作才發現不想做這行,只好花一筆錢及時間重新學一樣專業,這是人生的重大浪費。 對大多數不知道為什麼要念這個系、或是剛好分數落點在這裡就進來念的學生來說,第一個要先確定自己是不是要走技術路線,如果不喜歡技術,也許就要考慮換軌到高中去。如果數理不好又喜歡動手做,那在高職階段就需要多一些職場見習。
▲跨領域學程學習能力很重要 華夏科技大學校長陳錫圭表示,見習不是實習。一般職場實習短則兩個月,長達半年到一年,職場見習的話大概三天就夠。當同學已經確定未來工作的方向,也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實習可以幫助自己挑選未來就業的企業。若還不確定志趣,應該要多去職場見習,藉著進入特定場域觀察,了解未來進到這個場域可能的工作是什麼。譬如有些同學喜歡打電動玩具,幻想畢業之後到遊戲公司上班整天打電玩賺錢。剛好遊戲橘子老闆劉柏園是華夏科技大學畢業優秀傑出校友,我們就把這些學生送去見習,80%的學生回來就打退堂鼓,因為他發現遊戲產業的分工很細,包括遊戲動畫、程式設計,乃至於文稿美術等,可能100個人裡面只有五、六個在打電動玩具,跟他想像的不一樣。 華夏科技大學孟繼洛董事長表示,跨領域學程是將不同科系或是不同領域的知識加以組織整合,讓學生除本科系之專業知識外,更能夠融合學習其它相關知識,甚至具備第二專長。「跨領域學程」是在「學系化」課程之外,提供學生另一個選項,希望藉由現有的學系資源,進一步的整合跨學院甚至是跨校的學程化課程,以因應學生能力多元化發展的需求。
▲華夏科技大學辦學認真優質校園 素有「警界孔子」之稱的前警大教授、崇右影藝大學副校長、現任華夏科技大學副校長高哲翰表示,他擔任副校長以來最明顯的感觸,華夏科技大學辦學認真、用心經營,我們有明確的教育理念可以依循,但更重要的是,董事會對學校的信任與全力的支持,整體前進的方向和目標是一致的,所以步伐只有加快没有停歇,教育的投資是不能觀望和退縮的!
今年是建校55周年,在每位老師都兢兢業業為教育付出與奉獻之下,每位老師都是可敬、值得佩服與學習的夥伴,但更需要努力招生,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永遠是自己,我們期許每一年每位老師看到更成熟、更優質校園。 華夏科技大學副校長蘇聖珠回應,,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在選填志願時,更期待「學校願意投資學習資源、老師願意提升教學品質」。
學生入學時是某一個科系,但在就讀大學期間,可能因為課程、實習、自學,或是產業趨勢變化,發現自己並不滿足於原本的單一系所,還有機會跨到其他領域,轉換跑道。 現在,產業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但大學科系的設計,還是以「培育專才」為架構,這也是教育部和各大學近年非常重視「跨領域學習」的主因。因為未來人才不能只是會單一專業,還必須知道怎麼與最新科技、其他領域結合。 教育部長潘文忠更表示,很多人以為「跨領域人才」就必須學各種專業。
但我和企業對談時發現,就算是跨領域人才,企業也不是「找一個什麼都會的人」,而是「找一群各有專長,又知道別人在做什麼的人」組成團隊,各司其職,但又能理解別人的專業,在共同知識基礎上有效共事。 例如,近年人工智慧(AI)當紅,很多人跨領域都是去學寫程式,但我某次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談話,他告訴我,未來的科技人才,並不是人人都變成資訊工程師,人工智慧的關鍵,是「對人的理解」。
AI人才固然包含工程師這類高級技術人才,但仍需要許多非資訊工程背景,但對人性了解的人文、社會、設計背景的專家,透過連結人性和科技,創造出符合人性的使用介面。 此外,學校不是職業訓練中心,也不應該是。華夏科技大學最重要的是教學生基本的專業技能及學習新技術的能力,告訴同學未來技術可能會怎麼演進,培養學習能力,才能與時俱進。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強調跨領域學程學習,目的是要教同學除了專業領域的技術或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跳脫原來的專業,從各種面向或資料群裡面找到另外一個他不熟悉的領域,維持他在職場的競爭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