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家電」的診所 助故障電器重獲新生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蔡嘉謙、胡孟歆/台北市報導】「我是你的家電主治醫生!」只要民眾家中的電器有任何疑難雜症,都能來到這間名為「小家電維修所」的流動診所。團隊成員以循環經濟的概念,盼能從源頭來減少廢棄物產生,因此他們從維修出發,成為各式家電的醫師,來幫助故障電器重獲新生,並重新串起家電與人們回憶間的連結。

開創理想新道路 成立小家電維修所

「家電壞了丟掉重買就好,為什麼要修理?」在大眾的既定印象裡,家電即是壞了即丟的產品,其價格便宜且購買途徑便利等特性,使得鮮少人會將家電修理重新再利用。曾就讀於臺灣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的黃子晏於大學時期接觸到了學校的社會服務團,從小就熱愛動手DIY的她,也選擇加入家電維修隊,並前往偏遠或需要幫忙的社區,來進行家電維修服務。

「我們在大學已經對維修是有概念的,你就會希望說在正職以外還想要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黃子晏說。然而畢業後,她發現當時台灣仍未出現類似的維修團體,因緣際會之下,他和自己的妹妹黃子芸及大學同學王奕仁認識到了萬華南機場-南機拌飯團隊的成員,當時該團隊盼能舉辦活動以活絡周遭社區,社區維修活動正是一個好的選擇。於是在這裡踏出了他們的首步,開始舉辦各式維修活動,其中也包含免費的家電健檢。

他們認為物品不只是冰冷的空殼,而是富含與人們各種回憶的連結,因此他們將家電視為一般人,從醫院治療的概念出發,來賦予故障家電新生命。成員們也當起家電醫生,替各式家電進行健檢、診療,在團隊漸漸擴大後,小家電維修所也從最初的三位元老擴大至十二位成員,因此也開始舉辦了工作坊,來教導大眾正確的用電觀念。然而團隊在維修三至四年的時間,南機拌飯的場域也於去年十二月十五日正式熄燈,結束營業後,成員們決議將品牌獨立出來,成立「小家電維修所」,並在萬華南機場-一碼村延續他們的維修服務。

此外,不少成員皆是參與了小家電維修所的活動後,才發現「動手維修」並非一件困難的事,被團隊的熱情感動後,曾經的送修者也轉為團隊的一員。小家電維修所首位加入的成員蔡亞軒憶起自己成為家電醫生的過程, 他表示自己原先就對環境保育具有一定的意識,當時帶著電風扇來找團隊維修的他,在修理的過程中,自己也動手嘗試了電風扇的修理,才發現維修其實蠻容易的,最終自己帶來的物品也煥然一新,於是就決定加入團隊,利用維修來拉近自己與社會的距離,「除了正職以外,這個環境是可以與平常工作以外的人接觸,更可以找到一些舒壓的管道,我覺得可以這樣慢慢成長。」蔡亞軒說。

成員討論該如何維修。攝影/蔡嘉謙

一卡皮箱的維修旅程 故障家電重獲新生

「小家電常常會找不到地方修,因為它太便宜了,修了可能不划算,所以民眾就很難找到維修小家電的地方。」蔡亞軒說。因應疫情關係,目前小家電維修所主要是在台北及新北市等地舉辦相關活動,而時間規劃為單數月份於萬華南機場-一碼村進行家電檢修活動,而雙數月份則是看當時有哪些演講或地區的邀約來做相關的安排。

團隊成員們認為「維修即是一卡皮箱的維修旅行」,因此在每場活動中,皆能看見小家電維修所的成員拖著一卡皮箱,裡面裝滿了各式維修工具。團員盼能讓維修變得更簡單,於是將工具濃縮成一卡皮箱,因此無論是何處,他們皆能帶著一顆維修的熱忱,至各地完成維修任務。而每月團隊也會舉辦一次定期的維修活動,民眾只要查詢團隊臉書或IG就能立即查閱相關資訊,在填寫完該活動場次的報名表單,並寫下自己需要維修的家電及故障的主因,即完成一次的報名。

小家電維修所預約維修步驟。製圖/蔡嘉謙

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於去年丟棄了十七萬台電風扇,在包含其餘的廢棄電器,其產生的垃圾更是難以計量。而小家電維修所的成員不僅想透過維修來根絕廢棄家電的產生,他們也希望能從源頭來杜絕線性經濟,即物品開採、製造並使用後直接丟棄的經濟模式,因此除了每月舉辦維修活動之外,團隊也會配合當月時間,來進行相關的演講及維修教學活動,課程從初期的用電安全宣導到較艱難的家電拆解、維修都能涉略,因此無論是小朋友、青少年或成年人,皆可以輕鬆了解家電維修等基本知識,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家電醫生。蔡亞軒表示團隊並非教導大眾多標準或高深的維修技能,而是希望帶給他們價值觀上的轉換,並傳遞給他們「維修這件事情他其實沒有很難,是很容易你自己就可以做的。」

黃子晏透露,當初創立時,團隊第一批的工具是由他人所捐贈而來的,而後其他相關團隊也利用寫計畫或是給予資源等方式,來幫助小家電維修所能有額外的經費去購買工具。而目前除了由成員自身購買材料之外,也會利用民眾前來維修家電時所給予的材料費,及活動講師費或車馬費等來當作經費的來源。

由於團隊成員並非所有人皆有維修的相關背景,因此在學習的路途上,成員們是透過經驗的累積,去慢慢摸索各項家電的維修技巧,再加上大眾送修家電的品項差異性不高,因此有了多次維修的印象,成員們也可以更快抓住故障的主因。黃子晏表示「大家一定都有挫折,因為對每一項電器都是不熟悉的,那針對每一次的練習跟經驗,就能去見證自己維修的路徑。」小家電維修所的院長王奕仁透露,成員初期在加入時,會先帶著他一起維修家電,而後到了中後期的階段,則會開內部的工作坊,以類似內部訓練的概念,教導成員基本的電表、電鍋等程式,但主要仍是透過經驗的堆疊,來讓維修的技巧更加熟練。

維修電鍋被拆開的模樣。攝影/蔡嘉謙

與家電重修舊好 人人都能是家電醫師

依據團隊的統計,目前維修最多的即為生活和廚房類家電,如電風扇、電鍋及吹風機等。然而造成維修手術失敗的最大主因則是「找不到零件」,因此碰到此類困難時,團隊成員皆會先與送修者溝通,告知他們可能會利用替代的零件來幫家電進行治療手術,但可能的風險則為家電外觀或是功能上會有些許的差異。不過蔡亞軒指出,如果真的無法將家電修理好,其實也沒辦法,團隊只能盡力的協助,但其實民眾也不會有過激的反應,因為他們通常是抱著試試看,希望能拯救家電的心態來找到小家電維修所。

然而,針對手術失敗的家電,成員們也會詢問送修者是否願意將該家電留下來,以成為大體老師,讓團隊將需要的零件拆解下來,以幫助其他故障家電延續新生命。黃子芸說「就像器官捐贈,它可以再延續到下一個家電,將之修復好並變得更好,雖然修不好,但可以拯救下一個家電生命。」

目前團隊所碰到的最大困難則是人員數不足等問題,在活動邀約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由於成員皆是利用正職外的時間來規劃小家電維修所的活動,所以在此的條件下,時間就更為限縮。蔡亞軒透露「有太多人想要找我們辦活動,但我們的時間跟人就這麼多,所以希望成員能越來越多,並讓維修在各地都能發生。」因此未來他們也期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來加入維修的行列,一起來當家電醫生,整治故障家電。

結束每一次的維修手術後,成員們也會將家電的整體送修狀況記錄下來,並統整成一個維修報告,利用大數據的方式做整體的彙整,歸納出故障的原因及維修結果。如此也能幫助團隊在未來重新檢視維修的過程,並在進行家電手術時多注意較細節的修理環節。

此外團隊成員也發現,許多民眾家中皆有維修工具,不過卻時常不清楚該從何下手,因此小家電維修所也透過自身整理的維修報告,設計成一套家電維修索引,挑出家電較常故障的主因,讓更多人在家即能輕鬆當起家電醫生。

團隊成員邊修繕邊與電鍋主人談話。攝影/蔡嘉謙

喚醒回憶連結 「維修」延續家電生命

在某次的維修活動中,成員陳鴻祥表示,令他最印象深刻的即是有位民眾拿著很舊式的除濕機希望團隊能幫她修好,在詢問過後來才了解這是父親多年前送給母親的定情禮物,是一件富有極高意義的家電,因此在故障後仍捨不得丟棄。團隊最終將之修好後,那位民眾既開心又感動的神情令成員們皆難以遺忘「我們有機會幫它恢復正常的功能,除了讓東西不被浪費之外,對人的情感上也有小小的貢獻,是很正面的回饋。」

憶起多場的維修手術,小家電維修所認為,「維修」不僅能對地球環境帶來幫助,以減少線性經濟所帶來的破壞,讓他們更感動的即是其延續的回憶連結,經由維修手術後的家電不僅是重獲了自己的生命,更是讓承載著人們回憶的物品能夠被保留下來。同時也促進了與社區的連結,讓大眾能夠遠離科技,在維修的過程中可以面對面地談話來相互交流。黃子晏透露,許多人帶著上一代,或是對他來說極具意義的物品來維修,並與我們一起參與整個過程,在與送修者的互動中,是真的能感受到正面能量。

「我們想傳達對環保議題作出貢獻是一件很輕鬆容易的事情。」小家電維修所至今舉辦了六十四場義診、二十四場課程並整治好超過一千件以上的小家電,累積下來共減少了兩千一百九十九公斤的廢棄物。對他們來說「維修」更同時是在宣傳愛物惜物的理念,並告訴大眾維修是能成為丟棄前的一種選擇,簡單又微小的修理步驟,累計下來對環境產生的卻是極大的影響。未來他們也希望能透過維修報告或課程等,來讓大眾複製他們的經營模式,並與各式學校、相關組織合作,盼能持續擴展維修的概念,讓全台各地都能有一個小家電維修團隊。

此外,他們也期盼能經由維修報告與家電製造商有所連結,讓他們了解何為較易故障的零件,如此不僅能讓後續維修更便利,也可以從源頭來減少廢棄物產生。將來,小家電維修所仍會拖著一卡皮箱,繼續完成他們的維修旅行,並透過巡迴義診,串連起各處的家電醫師,持續用維修延續回憶。

採訪側記

透過這次的採訪,了解到家電維修並非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現代購物太方便,所以我們總會將稍微有些壞掉的家電丟棄,直接購買新的。往後會先嘗試將家電修好,不浪費任何還有機會使用的家電。家電維修可以重新賦予電器生命,不用直接當成廢棄物丟棄,省下許多垃圾也不會過度生產。小家電維修所的成員透過維修能接觸到許多家電背後代表的意義,他們不僅僅是修理電器,更是幫助民眾重建回憶的團體。

延伸閱讀

邁向減塑生活 波蘭女孩在台開裸裝商行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為母雞發聲

海洋垃圾的重生 Subs拖鞋走出環保新路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6則報導
2,271則影音
70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005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492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354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149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2,664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156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835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19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5,955
推:
0
回應:
0
2:10

不被成衣打敗 日新西服堅持手作

2024-03-22
瀏覽:
4,696
推:
0
回應:
0

專治「家電」的診所 助故障電器重獲新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37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37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