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峸二手書店 賦予劇場道具重生價值onTV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潘千菱、蔡惠芯/新北市報導】在北投的巷弄間,有一間充滿懷舊氣息的老紅磚屋,以木製物品作為擺設,鵝黃色燈光作為照明,溫暖點亮了這個小小角落,這裡是「山峸二手書店」。書店的書櫃和擺設多源自於戲劇演出後所剩的道具,賦予道具新的生命,此外,這裡更是一間酒吧、一座劇場,藉由各空間整合讓更多人接觸到表演藝術。

老紅磚屋、木製擺設與一盞黃光使得山峸二手書店散發著溫暖的氣息,然而,這間書店卻也有些任性。

由於書店主要由創辦人王政中一人經營,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的王政中,現在除了經營書店外仍繼續在劇場領域工作,因此書店的營業時間並非完全固定,有空時才會營業。店門口擺放了寫有當月營業時間的黑板與大大的行事曆白板,上頭有著各個講座、戲劇演出等活動日期,每個月王政中就會在門口以及網路上更新書店的開放時間,讓想來逛書店的民眾不會撲空。

從劇場到書店 用不同的方式推廣所愛

劇場設計出身的王政中,因為從小到大的閱讀習慣使然,讓他對書店一直有些小小的憧憬。王政中笑著說,在他的學生時期,國內曾掀起一股「環島熱」,他和朋友們一起環島,走進每個城市、大小鄉鎮時也都會去當地的書店看看,「在你的生活當中,書店很自然而然地存在。」這也讓王政中開始思考,既然自己這麼喜歡書本,也希望能夠推廣閱讀習慣,那開一間書店是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呢?於是便先有了「腳踏車書店」的誕生。

當腳踏車成為載著書櫃的移動書店,沒有固定據點,在寶藏巖蜿蜒的巷弄中穿梭,是行動藝術,也是一個買賣交易的場所,更是王政中與人交流的管道。而後,在偶然的機緣下,王政中和小一屆的劇場設計系學弟袁浩程分租一幢北投的老屋,袁浩程在屋子的後半部創辦了「山峸製作設計」,整合演出製作統籌、舞台與道具製作等,打造一個新興的藝術集團;而王政中則在屋子的前半部開了山峸二手書店,持續推廣所愛。「一座山可以成,一座山城更可成大業」,這是同在北藝大這座山城中成長的他們,對未來,以及藝術的盼望。

大學時期的學長、學弟們成為共同推廣表演藝術的夥伴。攝影∕蔡惠芯

現在,王政中偶爾還是會騎著腳踏車載著些許書本繼續穿梭各個地方,不同的是,有了山峸二手書店這個固定的據點,王政中會向來腳踏車書店的客人們介紹山峸二手書店,將固定的書店和移動的腳踏車做連結。

喜歡「撿東西」 二手物獨有的情感與記憶

在書店內,這些書櫃、層架等空間中的擺設都是「撿回來的」,放置DVD的透明門冰箱、作為書櫃的烤箱、淡水客運的藍色公車椅等等,這些東西可能是戲劇演出後所留下的道具,也有些是路邊人們丟棄的傢俱。

由於大學時期在劇場設計的所學,讓王政中對一件物品的可塑性有更多的直覺和想法,在他眼裡,椅子可以鎖在牆上,電視也可以當成書架,所有物品都不只是原先人們的單一認知。同時,也因為王政中喜歡念舊、喜歡撿東西的個性,他認為「二手物可以講的故事更多,可以乘載的東西也更多。」這是他對於二手物獨有的情感記憶。

當一件物品「撿回來」時,王政中會先做基本的打磨、受損處補強等等,再根據物品的重量去決定擺設位置,重量輕的往上放,重的則放下面,最後則是不停地調整與思考書本的放置方式。也是因為如此,王政中總笑著說,這間書店一直都還在「長」,可以是空間的長大,也可以是整間書店的成長,書店的容貌不停地變換,每次來都有機會看到不一樣的可能性,也許哪邊又多了一張椅子掛在牆上,讓來的客人們總感到驚喜萬分。

在山峸二手書店中,每個角落都有可能是放置書籍的地方,除了有一般常見的文學、歷史、人文等類別的書籍外,店內也特別設置了一區專門放戲劇書籍的地方,如《看不見的台前幕後》一書,撰寫這些象徵文化,看似光鮮亮麗的舞台背後,藏有多少人的辛苦與辛酸血淚;《賴生川:劇場》系列書籍,則收錄了知名劇作家賴聲川的多個劇本。特別的是在書店中的書本也大多為二手書,,因此都只有一本,也包含許多早已絕版的書,就像書店中的擺設一樣,承載了獨有的痕跡與情感,每本書、每樣物品也都是獨一無二的,錯過便不會再有。

山峸二手書店外「撿回來的」二手傢俱、演出道具。攝影∕蔡惠芯

共同成長 讓書店和表演藝術創造連結

除了店內的擺設不停地變化外,整間房子的空間同時也在成長。即便現在由袁浩程所經營的山峸製作設計已經離開了這間房子,到了另一個更大的空間,但這裡仍然保有原先彼此共同成長的情感,過去一起在書店中工作、吃宵夜的回憶也仍歷歷在目。因此,山峸製作設計也和二手書店決定繼續在這個空間中生存,一起在原先創業的基地陸續搭建舊峸劇場、藝術家的酒吧ART BAR交流空間,藉由不同空間的整合推廣表演藝術。


山峸二手書店的特色空間。製圖∕蔡惠芯

不僅如此,山峸製作設計也和山峸二手書店合作,在二〇二〇年時舉辦了第一屆的「北投小戲節」,在為期一個多月的戲節期間,舉辦劇場工作者的講座;邀請同為臺北藝術大學出身的劇團到舊峸劇場演出等各式藝文活動,也利用空間優勢,讓來的民眾可以下午聽講座、晚上看演出,深夜再到藝術酒吧聊天。

王政中和袁浩程笑著說,原先他們以為會看戲的人、來書店的人,以及到藝術酒吧聊天的人應該會是同一群,但當空間陸續搭建後才發現原來各自有各自的客群。然而,在「北投小戲節」期間,他們曾隨口問來逛書店的客人「等等這裡有戲劇演出,要不要買張票留下來看?」沒想到對方竟然一口答應,這也讓他們發現原來先前以為少有交集的客群也能因戲節而創造出連結,讓不同客群擁有互相交流的機會。

而山峸今年也舉辦了第二屆的「北投小戲節」,除了去年有的各單元活動外,今年更增加了《劇場道具展》展出道具設計過程,讓大眾了解道具師如何化廢料(製作道具時多餘的材料)為神奇,也讓來觀賞的人能夠反思永續製作的可能性。

《劇場道具展》讓大眾更了解道具設計的大小事。攝影∕蔡惠芯

山峸有可能書店 有可能不只是書店

山峸二手書店也在二〇二一年七月因為疫情的緣故而推出了Podcast「山峸有可能書店」,希望大眾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能多接觸藝文領域。「通常我們當然希望影片或是演出時有更多視覺上的細節愈好,但只有聲音時卻需要愈快抓到重點,讓人想繼續聽下去。」因此「山峸有可能書店」的每一集其實都不長,大約三十分鐘左右,藉由對談和開門聲等一些音效上的細節處理,讓聽眾能夠沉浸其中。同時,也盼望除了能在這個線上的複合空間說書外,還能說更多有關劇場、藝術和北投的故事。

採訪側記

在我們初抵達山峸二手書店時,就被門口的各項擺設所吸引。國小教室才會出現的桌椅、沒有門的烤箱,這裡就像是個在劇場中會出現的場景。而當我們聽著創辦人政中說著有關山峸的大小事,二手書對他的意義與獨有的情感,以及這些常被我們認為是「廢棄物」的二手物在他眼裡其實都像是個寶藏一般,能夠化腐朽為神奇,賦予這些物件重生的價值,我突然開始思考是否是我們的眼界不夠寬廣,平常才會沒辦法看見這些物品不同的利用方式呢?

延伸閱讀

戲台下的獨立書店 注入劇場書香氣

「書店」極致不務正業的藝文空間

無論如河 結合書香傳遞護理知識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167則報導
2,272則影音
708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02

教人重做遺失婚戒 何宣螢用金工保存回憶

2024-04-19
瀏覽:
974
推:
0
回應:
0
2:08

劉啟葦返鄉 用水簾溫室 立體化種香菇

2024-04-17
瀏覽:
2,686
推:
2
回應:
0
2:48

辦詩報、做廣播 府城舊冊店守護台語文學

2024-04-15
瀏覽:
2,918
推:
2
回應:
0
1:49

女同志出國生子 盼台灣開放同婚人工生殖

2024-04-10
瀏覽:
4,611
推:
2
回應:
1
3:10

李子銘用三種好菌 養無毒魚蝦

2024-04-08
瀏覽:
5,322
推:
1
回應:
0
2:23

不老棒球 八十歲球員揮出新人生

2024-04-05
瀏覽:
13,350
推:
47
回應:
0
1:56

林口有機村 種給自己吃的有機蔬菜

2024-04-03
瀏覽:
6,444
推:
0
回應:
0
1:43

輝耀有機農園 打造社區菜市場

2024-04-01
瀏覽:
6,907
推:
2
回應:
0
2:54

茂林牧場的友善雞蛋 快樂的雞生快樂的蛋

2024-03-29
瀏覽:
5,284
推:
0
回應:
0
3:00

排灣族夫妻翻新琉璃珠 荷蘭人越洋來觀賞

2024-03-25
瀏覽:
6,031
推:
0
回應:
0

山峸二手書店 賦予劇場道具重生價值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9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9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