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南音北曲 奏響傳承的音律

2022/01/03 20:00
7,233次瀏覽 ・ 87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南北管是臺灣傳統音樂中重要的瑰寶及文化遺產,面對漸漸沒落的現況,傳統藝師和學校教師皆致力於走入校園、向下扎根,彰化縣政府也推行「彰化縣南北戲曲教育扎根計畫」之「校園傳習計畫」政策,透過民間、教育與政策的結合,讓現代人看見傳統音樂之美。

輸人不輸陣 北管陣頭拚場面

廟口香火鼎盛、遊客絡繹不絕,這裡是北港朝天宮。每年農曆三月媽祖誕辰,民間忙於各項廟會慶典活動,而在龐大的各式陣頭中,由於聲響之大,一演奏往往吸引住眾人的目光,那就是北管陣頭。

蘇皇誌為中林金樂軒曲館館先生,除了致力於開辦北管研習課程,也積極招收新生代學員加入北管館閣。

中林金樂軒曲館館先生 蘇皇誌:「北管的歷史起源,比較早的發源地幾乎就是在彰化地區。大陸那邊過來的先民,叫楊應求,在彰化那邊成立了兩個館閣,一個叫集樂軒,另外一個叫做梨春園,這兩個館閣是我們全台灣,北管最主要的館閣之一,一般來講北管就是從他們兩個開始開枝散葉。」

中林金樂軒曲館館先生 蘇皇誌:「以前台灣的主流樂團就是北管,酬神、迎神喜慶、喪事,走到哪邊就是北管在演奏。」

中林金樂軒曲館館先生 蘇皇誌:「我們台灣被日本殖民之後,有一段期間人民是被壓住的,你沒有辦法去有很大的拓展性。民國光復之後,我們的北管又慢慢拉起來,四十幾年到六十幾年這段時間,都還算是蠻巔峰的時段。」

千載清音南管吟 汾雅齋創立

洞簫深沉,琵琶清脆,兩種樂器就能奏出一曲天籟,雖然身為北管「轎前吹」文化資產保存者,南管也是蘇仁義的愛好,推廣南北管傳統音樂,成為他重要的工作。

拍板在正中央專注地打著節奏,琵琶與三弦在兩旁跟著拍板的節奏撥弄琴弦,每個星期到汾雅齋學習南管,已經成為這群小孩的日常。汾雅齋是蘇仁義當初與一群同好,聚在一起練習南管的地方,後來慢慢的進入校園,演變為現今以教學為主的汾雅齋。

汾雅齋南管樂團 蘇仁義:「汾雅齋是目前台灣年齡層最輕的館閣,我們現在的小朋友,這一批就是三年級跟四年級,那他們現在已經快畢業了,所以年齡層都在這個區域裡面。」

有人說,南管起源於唐宋時期,因為《韓熙載夜宴圖》上畫有琵琶及洞簫,與南管的編制相同,南管樂手因此相信,這個樂種是從唐宋時期開始流傳,卻沒有確切的證據以及樂譜證明。而歷史文獻中最久遠的劇本和樂譜,則追溯到明代的《陳三五娘》,也就是說,目前能追溯到最遠的南管歷史就到明朝。

汾雅齋南管樂團 蘇仁義:「以前的南管是屬於仕紳音樂,因為他學習的時間很漫長,你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有辦法學。所以以前學南管的人,人家說「頭人」,在社會上是比較有名望的人,你很有面子;現在你是學南管,人家就不懂南管,哪有什麼面子。」

南北管差異最主要體現在樂器的不同,北管由鑼鼓、鼓吹等等組成,打擊樂器佔了絕大多數,聲響較大。而南管則屬於室內樂,樂器由洞簫、琵琶、拍板、三弦等等組成,曲風較為文靜。

社會變遷 傳統音樂保存不易

汾雅齋南管樂團 蘇仁義:「推廣上面是有相當的困難,沒有那麼容易,但是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讓人可以聽到這樣子的聲音、音樂。」

中林金樂軒曲館館先生 蘇皇誌:「現在傳承比較有一些問題在就是,要教別人北管不好教,第一,人少,沒人要學,第二,我們學的都是工尺譜,是傳統的樂譜,跟我們現在西洋樂譜不一樣,學生現在的課業也都比較重,課業比較重的話,學習這個東西時間性就會比較短。」

走入校園 扎根下一代

鐘聲響起,孩子們一個接一個走進教室,拿起樂器敲敲打打,準備開始一堂熱鬧的社團課。

興安國小是嘉義市少數擁有北管社團的學校之一,指導老師黃麒晏邊敲著鼓邊下指令,他會如何帶領這群與傳統音樂不熟悉的下一代呢?

嘉義市興安國小北管教師 黃麒晏:「學校方面是滿支持這個北管社團,因為從一開始的成立,他們幫我們找地方練習、找小孩來練習,他們也是很推廣這塊,因為嘉義市沒有人在做,這個北管的教學。當然我會是希望說,學校能夠給的時間再更多一點,像剛剛四十分鐘,其實擺樂器、收拾樂器,也就浪費掉一些時間了,如果時間可以更多,那當然能夠上的內容,當然就可以更加豐富。」

嘉義市興安國小北管教師 黃麒晏:「我覺得以課程來講,你像藝術課、表演藝術課,他其實裡面都有提到南北管,國小的啟蒙階段大概就是讓你知道,這東西叫北管、這東西叫南管,但是你說要在國小就要讓他深入學習,這個以目前的課綱跟課程分配來講會有難度,因為你把他納入課綱,可是你學校有這些器材嗎?」

興安國小北管社團學生 向佑晨:「(北管好玩嗎)很好玩」

汾雅齋南管樂團學生 蘇紋稜:「有時候有一些煩惱或是什麼,都可以在這裡拉拉二弦、唱一唱,都可以釋放出來。」

汾雅齋南管樂團學生 蔡佳諭:「我喜歡他的旋律,比較慢一點,沒有像流行音樂那麼快,他那個拍板的聲音也很好聽。」

隨著升學與課業壓力襲來,南北管學子們在繼續練習的道路上出現了分歧。

汾雅齋南管樂團學生 吳柏毅:「(會繼續學習南管嗎)不一定。因為我上國中之後我可能要唸書。」

汾雅齋南管樂團學生 蘇紋稜:「如果可以的話會,但是如果時間真的有些衝突的話,我會選擇放棄。」

汾雅齋南管樂團學生 蔡佳諭:「讀國中之後還有空的話會來繼續學。」

南北管進入國小教學,傳承之路看似正往順利的方向前進,事實上國小畢業後,學生的學習恐怕就出現斷層。

嘉義市興安國小北管教師 黃麒晏:「真的是單純北管的升學管道,其實可以說是零,北管很多孩子最後就是進入國樂打擊,或是國樂嗩吶,二胡之類的,他可能就轉為國樂,其實北管跟國樂還是有不同。高中你就只能大概是自學,到了大學端,可能你還有北藝大的南管組、北管組,你可以去選擇。」

嘉義市興安國小北管教師 黃麒晏:「目前台灣在推動,傳統音樂文化沒有那麼多師資,可是你一直想要在推廣這東西,你的師資還沒有到達一定的水準,可是這個東西你再不推他就要消失了,他就沒有人想要學了。」

師資跟不上,教育無法銜接,北管傳承乍似只能止步於國小社團,但彰化縣推動「校園傳習計畫」,媒合館閣藝師學校教學,為南北管人才培育寫下續篇。

彰化縣文化局長 張雀芬:「我們鹿港有三大館閣,其實他們都有藝師進到學校去做教學,有些孩子他(學生)喜歡這個南管樂的話,他就近就會參加老師館閣的練習,所以我們推出一校一館閣的概念,就是希望只要有願意教學的,願意辦傳承的館閣,我們都希望媒合他能夠有一個學校。」

中林金樂軒曲館館先生 蘇皇誌:「每一個政府的文化局走的路不一樣,但依嘉義北管的推展方式,絕對輸其他縣市。我們嘉義以前也有很多團北管在,那現在這些團呢?彰化那邊是怎麼做?他不只是說在學校做扎根,比如說有曲館倒了,那他會支持說,你們去找人,只要有人去寫企劃書,經過審核,我讓你復館,我們這邊呢?倒了就倒了。」

政府扮演起學校與館閣之間的橋樑,想學北管的學生不再求師無門。彰化縣政府的積極作為,或許也值得其他縣市仿效。

彰化縣文化局長 張雀芬:「其實很多學校因為參與這個計劃之後,也感受到南北管在彰化發展的淵源跟重要性, 很多學校都把他(南北管)納入他們學校的特色課程裡面,也經過彰化地方的知識學,進入到校園傳習給我們學校的學生。」

中林金樂軒曲館館先生 蘇皇誌:「我覺得彰化他們做得很好的地方就是政府很大力在支持這一方面,比如說這間學校想去成立北管社,政府會去協助他們,去找師資來教,這樣的教育政策我覺得是還不錯。」

共同努力 賦予新未來

南北管是臺灣傳統音樂中重要的瑰寶及文化遺產,透過民間、教育與政策的結合,藝師及縣市政府的共同努力,希望能讓現代人看見傳統音樂之美。

中林金樂軒曲館館先生 蘇皇誌:「有一句話其實我覺得很有道理:「文化即生活」,我們的文化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個村莊、這個國家,如果沒有文化,可以說是沒有歷史,人的啓發性,有時候是從音樂上面去得到的。」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