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 輪下的動物亡魂onTV

嵌入:
文字-A A +A

在台灣,因為地狹人稠的緣故,許多道路與開發往山林蔓延,造成原本生活在野外的動物容易誤闖道路,遭到行駛車輛撞擊輾過,形成路殺的現象,而如何改善動物路殺的問題,與如何與野外動物共存,是人類一直以來所面臨的課題。

動物的道路之死

不管在大馬路上,或是在偏僻的田間小路,可能都會看見橫躺在路邊的動物屍體,而其中常見的物種以青蛙和蟾蜍最多,另外還有像蛇類等爬蟲類動物、麻雀等鳥類,甚至許多保育類動物也會死在道路上的車輪之下,路殺的悲劇時常可見。

路殺社主要負責人 林德恩:「以台灣而言,最容易發生路殺的地方其實是淺山環境,海拔一千公尺以下,到海拔兩百公尺這個距離的範圍內,因為太高的地方因為很冷,本來就人煙罕至動物也比較少,但是在中間的這些地方,森林環境還很好,所以裡面有非常多的動物還住在那裡,可是因為我們台灣兩千多萬的人在這麼一個小島上,導致我們很多開發就會蔓延到低海拔這個地方來。再加上我們現在不管是周休二日還是連假,大家都習慣往山上去踏青,會導致假日通勤量很大,所以這個地方就特別容易發生路殺,只要是沿著山邊緣的,其實就是沿著省道台三線這一線下來的一些地方,路殺都蠻嚴重的,很容易撞到很多保育類動物,或是中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在台灣還有一個值得大家關注的是貓跟狗,單純以目前的資料庫來看,在台灣每年撞到的貓跟狗的數量其實是還算蠻多的,因為貓狗的體型算是比較大型的,大部分的人看到牠其實是會閃躲的,在閃躲的過程當中就很容易發生意外的車禍,所以對於我們的交通安全,危險其實是蠻大的。」

路殺背後 人為的因素

隨著城市以及道路的開發,動物的活動領域日趨減少,與人類生活區域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使誤闖道路的動物死於行駛車輛的事件頻傳。而這樣的現象,背後則是關係著龐大的環境生態系統。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六孔管理站主任 黃光瀛:「這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棲地概念,叫做棲地的零碎化,它一個完整的棲地被分割成一個四個八個十二個(區域),隨著棲地的破碎化,牠們接觸到道路要越過去的機會也就比較多。第一個尋找水源、食物,我吃的東西在這邊,我要去交女朋友,我要去我的傳統領域範圍在這個地方,另外就是季節冷了,避冬的行為也要過馬路,這種就是季節性的。有一些動物對於道路是敬而遠之,牠喜歡躲在最裡面、不想要受干擾,這是一類,一個是都喜歡在道路旁邊活動,大家會丟垃圾就可以吃,這邊有路燈,下雨以後白蟻就會大發生,昆蟲吸引吃昆蟲的生物,比如說青蛙或者是蟾蜍,(那)蛇就會跑來,所以就形成一個道路的食物鏈、食物網,更加會產生路殺。」

減少路殺如何做

為了改善路殺問題,台灣各界也做出了不少行動與措施,包含動物通道、預警系統與其他相關的工程設計。

路殺社主要負責人 林德恩:「三年前開始在苗栗、台中跟南投,針對一級保育類(動物)石虎所做的改善,就有架設一些警示牌、防護的導引圍籬、透過圍籬讓石虎減少牠上到路面的機會,藉由圍籬把牠導引到可以安全通過的地方,例如橋梁底下,所以我們透過導引圍籬把牠導引到這樣的地方,讓牠可以安全地通過。我們也透過跨領域的合作,開發一個預警系統,它可以透過AI及時辨識,如果已經發現有車子來,AI辨識器也辨識到了有動物即將靠近會發生車禍的時候,系統就會(用)啟動超音波的方式,讓這隻動物暫時停止行動,那這個系統也在苗栗上路測試之後,成效還蠻好的,所以公路總局決定把這樣的系統擴大應用在其他的路段。民眾駕駛行為上面的調整跟改變其實也是很重要的,經過這些動物容易發生路殺的熱點的時候大家願意提高警覺,放慢你的速度,或者是說繞道而行,這樣對於路殺的改善都會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就可以把碰撞的機會降到最低。」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六孔管理站主任 黃光瀛:「其實一些歐美先進國家都已經考慮到在保險桿裡面,加裝一種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那種高頻的聲音,會讓這些動物或者是流浪狗產生很不愉悅的感受,牠們就會回頭不會過馬路,或者是防護網,去預先防護而不是事後的處理,這是比較先進國家的做法。找出問題然後了解國外的做法,我們(再)自行設計,整個台灣的政府部門包括交通部、管國道的、省道、縣道、地方政府、林務局還有其他的單位,漸漸也能夠在做公共工程的時候,做一些動物通過馬路的設計,高速公路最早是在民雄路段,嘉義的國道三號,那邊有動物通過的(設施),有白鼻心、很多(其他動物),國內的例子,除了陽明山最早做,還有玉山,曾經做過天橋,那另外生態廊道、地下廊道,我們最早做的是通用型的,什麼動物都可以進去,(不只是)針對熱種。另外國內比較有名的季節性的熱時,就是墾丁的陸蟹,我們只要發動義工、交通管制、順便做環境教育,讓這些遊客也好當地居民也好,來墾丁玩的時候,問說(這)是在排什麼,(就能告訴他)我們先讓螃蟹過去,交通管制十分鐘一次,(等路面)清空了以後再過去。」

2011年由臉書社團發起的路殺社,透過參與者或民眾上傳路死動物的照片蒐集資料,用公民科學的方式讓大家一同關心路死議題。

路殺社主要負責人 林德恩:「透過社群平台的方式,因為有照片我們就知道是什麼物種,再加上時間跟地點,就知道牠是什麼時候死亡,死在哪些地方,透過這樣子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台灣的動物路殺、車禍狀況到底情形怎麼樣,有沒有熱點。但每個地方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還是需要在地的人透過當地的環境,才有辦法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動物容易死亡,透過這樣的方式,其實我們可以收集到很多的想法跟意見,然後再搭配我們既有的知識,我們就可以做出一些真實改善動物(路死)的、有意義的設施。我們希望透過公民科學參與的方式,讓大家一起來關注死亡動物這個事件,然後去改善動物非自然因素死亡的現象,可能是車禍、中毒、疾病,也可能是天災或者是人為的一些生態陷阱導致的,所以改善路死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主旨。(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就會去接觸到這些生物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牠們死亡,然後從裡面去學習到很多正確的應對方法,所以它就可以讓你的環境教育,真正落實在你的生活裡面,那當然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希望透過這樣的一個過程,讓大家珍惜生命這件事情,每一個生命都有他存在的價值。」

關懷生命 建構友善道路

人類與動物生存空間的衝突,造成許多的路殺悲劇,而人類必須去思考生命與環境的重要性,才能創造友善的環境與這些野生動物共存。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六孔管理站主任 黃光瀛:「我們都說不管是做天橋、生態廊道、地下道也好,都是以人類去思考的,但是如果以動物為本去思考,而不是以人本,動物原來就在這裡為什麼要走地下道。在國外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就是在(加拿大)班夫國家公園,因為道路很大,又是大型的鹿季節性移動必須經過的地方,所以他們那一段的高速公路,把它(做成)地下化,上面的森林、草原、植被留著不動,保留平面給動物,這是一個以動物為本的思維。所以慢慢人類也學習到必須跟周圍的野生動物相處、共存,那也要友善野生動物跟流浪動物。」

如何與野生動物共存一直是人類所要面臨的課題,在關懷生命的同時也不能忘記這片土地不只是我們居住的地方,也是野外動物生存的家。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2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507則報導
2,180則影音
569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嘉市新氣象 西區大發展

2024-04-15
瀏覽:
9,953
推:
18
回應:
0
2:58

傳統手工製香 堅守文化價值

2024-04-15
瀏覽:
2,835
推:
1
回應:
0
2:50

人間月老 媒那麼簡單

2024-04-15
瀏覽:
2,782
推:
3
回應:
0

守護傳統建築 竹崎鄉土角厝文化

2024-04-08
瀏覽:
5,315
推:
1
回應:
0

鵪居樂業 納入法規後的鵪鶉產業

2024-04-08
瀏覽:
4,597
推:
1
回應:
0
2:59

獨劇特色 訴說台灣故事

2024-04-08
瀏覽:
5,771
推:
5
回應:
0

手繪看板師傅 一筆一畫的電影世界

2024-04-01
瀏覽:
3,433
推:
0
回應:
0

齊聚圓環!屬於嘉義的民主文化

2024-04-01
瀏覽:
6,498
推:
0
回應:
0
2:57

找尋朴子的醫療文化之路

2024-04-01
瀏覽:
10,110
推:
2
回應:
0

番路彈藥庫 舊址活化資源回收場

2024-03-25
瀏覽:
5,296
推:
1
回應:
0

道路上 輪下的動物亡魂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47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47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