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技術持續進步 理想是整合建築方式

嵌入:
文字-A A +A

從3D列印技術開始發展到現在,持續增加一些在建築上的使用,不但有幾乎無限制的客製化來符合社會需求,也能使用環保材料減少對環境的傷害,不過最後的願景還是希望能將大部分的系統整合在一起,使3D列印能完成大多的建築作業。

建築物要使用3D列印可以製造獨立系的牆體,但有很多機電系統以及電線無法     一起列印出來,雖然比起傳統建築有許多的優點,但在各個建造系統中,目前還無法達到整合的效果,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施乃中認為目前技術進步還有待觀察,建築師有許多裝修系統,這種構建要一次列印的話,     觀念就必須改變,不再是分成各系統,而是統整在一起,施乃中表示:

「不僅是觀念上要用的一些系統化,一些機電系統,因為譬如說他會用到機器手臂,你到一些工地那邊去找那些工頭,可能要有些特殊專長的技術人員進駐,那規範的程度不一樣,我們所謂的build code就是建築的法規,所以現在還沒有針對3D建築的明確規定,有些因為是混凝土做的,他有他的強度,怕他這房子蓋來好像是很高科技,可是他強度不夠,這有人會提到,在國外的話,運用的資源當然也是不大一樣,就是說你到底運用甚麼樣的機電設備。」

 

施乃中認為如果只是單純要完成遮風避雨的效果,以目前的技術就能做到,但那就只解決了傳統建築建設時間過長的問題,內部大多數的裝修還是只能另外做建設,如何把整個系統整合起來,才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施乃中表示:

「反過來是說還是3D列印來適應傳統技術裡面需要改進的部分,那譬如說我們建築裡面事實上是有很多,天花板就是系統天花,牆壁裡面會有那種叫做電線,你說要全面3D列印,那是你說的,那我可不可以一次列印的時候,把這個電線一些排水管,全部列印在裡面,這好像有點困難喔。」

 

3D列印建築在短時間內可能還無法達到建築師們的理想,雖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目前已經能運用比建築小的機器組合出完整的列印房子,花費的時間也只需要十幾小時,對於傳統建築工程已經是很大的突破。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劉仲祐      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15.12.07

華岡廣播電台FM88.5

加入時間: 2015.12.07
2,373則報導
2,373則影音
123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1:48

娃娃機拚轉型 夾食物攻親子客群

2023-12-15
瀏覽:
2,120
推:
1
回應:
0
1:47

夜市小吃大漲價 店家無奈吐心聲

2023-12-14
瀏覽:
2,359
推:
0
回應:
0
1:30

教師節只紀念不放假 近期又掀起討論

2023-12-13
瀏覽:
1,953
推:
0
回應:
0
1:44

陳盈帆「獅子、公主、獨角獸」華山開展

2023-12-12
瀏覽:
3,431
推:
0
回應:
0
1:58

觀音出家紀念日 邀四宮媽祖繞境巡安

2023-12-11
瀏覽:
2,879
推:
0
回應:
0
1:35

眼睛疾病不容小覷 護眼小知識

2023-12-08
瀏覽:
2,152
推:
1
回應:
0
2:03

健康意識高漲 銀髮健身成熱門

2023-12-07
瀏覽:
2,514
推:
0
回應:
0
1:46

作品結合表情符號 傳遞祝福給大眾

2023-12-06
瀏覽:
1,636
推:
0
回應:
0
1:41

公館也有「柑仔店」 寶藏巖保存童年回憶

2023-12-05
瀏覽:
11,050
推:
2
回應:
0
1:30

性別平等宣導活動 鼓勵學生尊重彼此

2023-12-04
瀏覽:
1,335
推:
8
回應:
8

建築技術持續進步 理想是整合建築方式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24篇報導,共12,789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24篇報導

12,789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