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魚菜、蚓菜共生 節水節能

2021/12/16 09:00
5,946次瀏覽 ・ 1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李如芳/南投埔里報導】

位於埔里的禾麗開心農場採用魚菜共生系統和蚓菜共生系統種植蔬菜,作物不僅新鮮無毒,而且有利於環境。

魚菜共生 天然無毒的蔬菜

魚菜共生系統,結合水產養殖與無土栽培,水生動物中的排泄物與水中的有機質,分解過濾成植物可吸收的無機盬後供應給飼養管上的蔬菜,同時蔬菜的根系把系統內的水淨化供給水生動物使用,形成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的互利共生生態系統,禾麗開心農場採用魚菜共生系統,但略經修改。

農場負責人楊鎮豪表示,剛開始耕種遇到許多挫折,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嘗試揣摩,他將山泉水引入魚池中,在池內連接輸送管,水經過特殊的加工處理後送進作物的飼養管,提供作物需要的養分,再流進土壤裡。魚池的水使用山泉水所以不用過濾,但是剛開始魚池的水是靜止的,如何讓水流動到飼養管上是一件難題,最後,楊先生成功讓魚池的水流動進飼養管中,形成單向的流動系統。

照片

使用魚菜共生的方式種植水耕植物,讓作物在飼養管中吸收水分與養分。(攝影/李如芳)

魚菜共生的優缺點

魚菜共生系統需要在室內空間,是一種清潔高效的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不僅持續高品質產出,不受天氣災害影響,還能節約能源。魚菜共生系統始終處於運轉狀態,所以生產過程不會中斷,能源源不斷的生產魚和蔬菜。處於室內空間,所以不受天氣災害限制,仍然可以繼續種植,因為是一個封閉循環的生產系統,裡面的水除了蒸發之外,不存在別的耗損情況,形成了自循環,節省水資源。

系統有待改進的地方是前期投資大,並且不會立刻見到回報,而且技術難,系統良好運轉主要依賴於魚、蔬菜、微生物之間的平衡,操作者需要對植物學、生物學有一定的了解。系統有著不確定性,整個系統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整體,所以其中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癱瘓崩潰,進而出現無法挽回的毀滅性後果。

魚菜共生對環境的影響

地球的資源環境相較以往已貧瘠許多,如何節省水資源與能源的問題迫在眉睫。相較一般土耕農作需要仰賴大量農作機械,這些機械大多使用石油作為電力來源,而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能源,會對環境造成不友善的影響。魚菜共生系統則是僅使用電力作為抽水馬達,電力也可選擇使用太陽能或其他環保的方式發電,也因為是封閉的自循環系統,水的利用率達到了90%以上,相較於其他土耕方式節省了大量的水資源,也對其他水資源較稀少的國家帶來不小的幫助。

在陳秋銓的《建築與規劃學報-都會區綠屋頂保溫、降溫效益研究》中寫道,綠化屋頂可以達到降溫的效果,對於室內溫度改善不僅中午具降溫的效益,兼具入夜後增溫功效,使得室內溫度變化區間僅正負0.55度C,呈現近似恆溫效益。魚菜共生系統只要種植蔬菜也可達到綠化的目的,若能將家庭式魚菜共生系統架設於屋頂,就能降低建築溫度,美化屋頂環境。

以培養土栽培 實現蚓菜共生

禾麗開心農場也使用另一種耕養共生系統,蚓菜共生。這是以土耕的方式進行,培養土和氣泡鍊石加上蚯蚓的組合,使作物可以在一個健康又鬆軟的土地成長。楊先生將培養好的蚯蚓放進土壤裡,使蚯蚓鑽進其中吃食對作物造成不良影響的成分,在鬆軟土地、提升土壤養分效度的同時,調節土壤菌相,使土壤微生物的種類增加,幫著作物成長得更健康,達成互利共生的關係。

土耕的種植品種相較水耕多,從種植到收成,約二十到二十五天,收穫方式用手拔或使用剪刀剪下葉子,約四十天拔除整根作物,再放進新的幼苗,期間不用休耕,直到每半年分區以酵素渣灌溉土壤,使土壤重新建立良好的微生物生態環境。

蚓菜共生是一個互利共生的關係,有益於生態環境,使作物生長得更健康,也不需額外買化學肥料,對人與土地都有正面的影響。

照片

室內一排一排以培養土耕作的土耕作物,葉片鮮嫩翠綠,口感脆甜。(攝影/李如芳)

照片

以培養土、氣泡鍊石搭配蚯蚓的耕作方式,使土壤變得健康鬆軟,讓幼苗能成長茁壯。(攝影/李如芳)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